2010年,中国的现代化到了一个攸关未来的路口。今后,中国经济将“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材料一:中德美国内生产总值(GDP)情况比较
国家 |
五年GDP平均增长(%) |
人均GDP(美元) |
GDP能耗(吨标准煤/万美元) |
德国 |
2.26 |
33099 |
1.72 |
美国 |
1.10 |
42067 |
2.62 |
中国 |
10.01 |
3782 |
12.87 |
材料二:根据IEA报告显示,2004年中国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超过欧盟,2007年又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2008年超过北美、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的总和。2009年,中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3)经济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但“调结构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点。”这一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请说出这一原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论要求。
据央视新闻“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 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有同学认为“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责任在政府”,请你运用公民和政府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013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7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长征。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
运用文化的作用知识说明为什么“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
材料一: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
年份 |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亿元) |
研究与试验放在经费支出(亿元) |
GDP(万亿元) |
2006 |
2566 |
3003 |
21.6 |
2008 |
4490 |
4616 |
31.4 |
2010 |
6654 |
7062 |
40.2 |
2012 |
10242 |
50.8 |
材料二
2006-2012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情况
注:⑴我国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 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⑵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细颗粒物)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带入经济建设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奇迹般的飞跃,对于这一奇迹的创造者中国百姓来说,“勤劳”是他们最显著的特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慢奔波的脚步,通过休闲消费享受幸福的生活。多省启动了国民休闲活动,引导居民更广泛地参与休闲活动,推动休闲经济发展。
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应如何推动我国国民旅游休闲消费活动的开展。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国经济后面故事更精彩。
图1 我国GDP增长情况
图2我国财政收支情况
材料2013年3月新一届中央政府就任以后,出台了众多改革举措。
改革举措(部分) |
|
1 |
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同时适当扩大部分现代服务业范围,将广播影视作品的制作、播映、发行等纳入试点 |
2 |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取消了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注册登记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和缴足出资的期限。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 |
3 |
截至10月12日,国务院已取消和调整314项行政审批项目,并决定,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 |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上述改革措施是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
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要简政放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做到简政放权。
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积极因素和隐忧并存。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应对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保持当前经济平稳增长和增强中长期发展动力的重大战略选择。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
(3)结合上述材料,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谈谈如何认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