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1日江西抚河唱凯堤某处理坝发生决提,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读唱凯堤部分坝示意图(图2),回答3~5题。
据图2分析,a、b、c、d四处堤坝发生决堤的是 ( )
| A.a | B.b | C.c | D.d |
江心沙洲的形成原因是 ( )
| A.流水侵蚀 | B.流水堆积 | C.地壳上升 | D.火山喷发 |
决堤发生后,当地政府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 )
①围堵缺口,加固堤坝 ②在抚河流域植树造林
③退耕还湖,河道清淤 ④组织当地居民紧急撤离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在下图“海水等温线示意”中,箭头表示洋流流向,正确的是()
| A.①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
| B.①是寒流,位于南半球 |
| C.②是寒流,位于北半球 |
| D.②是暖流,位于南半球 |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水循环环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量最大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 |
| 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参与了海陆间循环 |
| C.塔里木河参与了海陆间循环 |
| D.太平洋上未登陆的台风参与了海陆间循环 |
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影响最大 |
| B.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⑤的水量 |
| C.植树造林可以使环节④的水量增加 |
| D.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变化 |
《史记》中记载的“井渠”,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坎儿井。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古老的水平集水建筑物,多建于山麓、冲积扇地带。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的,如今仍浇灌着大片良田。读“坎儿井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方式是()
| A.雨水 | B.冰雪融水 |
| C.湖泊水 | D.河流水 |
图中暗渠流量最小时()
| A.沈阳高温多雨 | B.是北极科考的最佳季节 |
| C.开普敦炎热干燥 | D.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
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 A.全球气候变暖 | B.日地距离缩短 |
| C.黄赤交角增大 | D.地壳活动强烈 |
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 A.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
|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
|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
| D.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
造成我国“一场春雨一场暖”现象的天气系统是下列四幅图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