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为南京市1990年以来部分年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数据,读表回答10~11题。
年份 |
常住人口 数(万人) |
各年龄组人口比例(%) |
总抚养比(%) |
||||
0—14 |
15—49岁 |
60岁以上 |
合计 |
0—14岁 |
60岁以上 |
||
1990 |
516.81 |
20.77 |
69.19 |
10.04 |
44.53 |
30.02 |
14.51 |
1995 |
564.29 |
19.08 |
68.89 |
12.03 |
45.16 |
27.7 |
17.46 |
2000 |
612.62 |
15.43 |
72.38 |
12.19 |
38.16 |
21.32 |
16.84 |
2005 |
689.8 |
11.81 |
75.11 |
13.08 |
33.14 |
15.72 |
17.42 |
2006 |
719.06 |
12.69 |
72.39 |
14.92 |
38.15 |
17.53 |
20.62 |
2007 |
741.3 |
11.58 |
74.04 |
14.38 |
35.06 |
15.63 |
19.43 |
注:抚养比是指非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资料来源:南京市人口普查资料和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南京市自1990年至2007年 ( )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迅速 |
B.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升高 |
C.人口出生率上升,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 |
D.人口增长较快,有较多人口迁入 |
下列关于南京市人口抚养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0—14岁的人口抚养比持续下降 |
B.60岁以上的人口抚养比持续上升 |
C.2007年0—14岁的人口抚养比低于60岁以上的 |
D.人口抚养比与人口的性别构成有密切的关系 |
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 B.人口文化水平 | C.资源状况 | D.人口消费水平 |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
A.从城市迁往农村 | B.规模小、频率低 |
C.从内地迁往边疆 | D.流动人口大增 |
古代农业社会时期,人口由北方黄河流域向南方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大量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开垦的吸引 | B.逃避灾荒 | C.战乱 | D.宗教迫害 |
下述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某英国人到中国上海参加世博会 |
B.某外国运动员到南非参加世界杯比赛 |
C.某人去伦敦旅行 |
D.某陕西学生去北京上大学 |
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 )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