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6反映了产业转移引起某产品在不同国家进出口的变化,图7是五种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根据图6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产业转移反映了工业集聚的趋势 |
B.该产业向科技发达地区转移 |
C.该产业转移路径是由丙国→乙国→甲国 |
D.第三阶段丙国是该产品的主要生产国 |
图7中,目前适宜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工业是 (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⑤ | D.①③ |
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延缓转出地的产业升级 | B.减轻转入地的环境压力 |
C.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 D.增加转出地的就业机会 |
“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在全国引起广泛热议。 “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如图为海水西调入疆构思图,据此回答问题。据图分析,“引渤入新”调水线路不经过下面哪个地形区
A.华北平原 | B.内蒙古高原 | C.河西走廊 | D.塔里木盆地 |
有关“引渤入新”调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调水沿线会加重盐碱化程度 | B.可以缓解西北地区缺水问题 |
C.可以加剧输水地区水循环 | D.塔里木盆地将成为外流区 |
图中A、B、C三地自然带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C.海拔 D.水分和热量
如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l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
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①旱地 ②灌丛草地③建设用地 ④裸岩地
A.②④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图回答问题。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不足 | B.水资源短缺 | C.人口密度较大 | D.洪水灾害频发 |
图中阴影区最适合种植作物
A.春小麦 | B.棉花 | C.水稻 | D.油菜 |
天津、青岛、大连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劳动力价廉质优 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
④水源、动力充足 ⑤市场前景广阔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①②⑤ |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分析回答问题。形成丙处地貌类型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 B.流水沉积 |
C.风力侵蚀 | D.风力沉积 |
乙和丁所在地区是我国西部重要农业区,其农业生产共同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B.热量C.灌溉水源 D.土壤
保护和挖掘现有土地资源的潜力是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下表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的相关资料,据表分析回答问题
有关A、B、C三个地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
B.C地区光热不足是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C.B地区雨热同期是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D.三个地区都在东部季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