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指出:“统一战线模范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 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材料中所说的政府应该是 ( )
| A.工农民主政府 | B.人民民主专政政府 |
| C.国共联合政府 | D.“三三制”政府 |
布拉吉本是前苏联女子的日常服装,上世纪50年代流传至中国。此阶段,在中国大众的视野中,多是苏联画报、期刊和电影,那里面人物的着装和专门开辟的时装专栏间接地影响着中国大众。对此评论不妥的是()
| A.当时的服装没有美化功能 | B.服装亦可表达政治倾向 |
| C.反映了当时中苏关系友好 | D.反映当时社会主义国际阵容较为稳定 |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毛主席所讲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何时退出历史舞台()
| A.1949年 | B.1952年 | C.1956年 | D.1978年 |
国共两党之间还有一大片很重要的中间势力,“革命能胜利,是因为我们党把中间势力拉过来了。”以下史实中对中共争取中间势力没有重要作用的是()
| A.遵义会议纠正党内“左”倾错误 | B.应邀参加重庆谈判 |
| C.中共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主张 | D.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
1933年《申报月刊》报道: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这篇报道的相关背景不包括()
| A.中国的内忧外患 |
|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 |
| C.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 |
| D.研究马克思主义出现热潮 |
1917年孙中山在汕头各界欢迎会上追述革命历程,称“一次革命,起于武昌,为推翻满清之专制。二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下列关于材料中“一次革命”与“二次革命”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没有“一次革命”就没有“二次革命” |
| B.“二次革命”与“一次革命”没有任何关系 |
| C.“二次革命”是“一次革命”的继续 |
| D.“一次革命”和“二次革命”都是为了民主共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