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49年,新中国建立,美国不承认新中国政权,中美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对抗;1971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下列各组政策或口号与上述“开始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时间分别相符的是           (   )

A.“求同存异”“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一边倒”“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
C.“另起炉灶”“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断交、废约、撤军”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倡导“民族平等”,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四个方面,但对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尊重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民族平等内容则未提及。这一信息说明孙中山

A.缺乏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B.早期民族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C.刻意回避平均地权等经济要求
D.具有狭隘的中外民族平等观

1903年9月7日,清政府设立商部。接着,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大清商法、商会章程、铁路简明章程、奖励华商公司章程、矿务章程、公司注册章程、试办银行章程等。这些措施

A.加快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结构性转型
B.可证实清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的决心
C.有利于中国经济管理制度的近代化
D.掩饰不了清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压制

康有为主张议院人事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君主手中,“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置之”,而且当选的议郎也要由皇帝来批准。议院的议郎应由那些“博古今、通中外、明政体、方正直言之士”来充当。由此可见,康有为

A.主张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B.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C.主张引进西方民主制度 D.极力糅合中西方政治制度

《舌尖上的中国》中有这样的描述:“(明中期)扬州是中国食盐的集散中心,大批的商人来到这里,命靠着食盐贸易发家,他们同时带来的还有各自家乡的厨师、食材、口味。”这反映出明中期扬州地区

A.成为饮食文化中心 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D.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与元王冕的《墨梅图》颇有相通之处。两者所体现的认识论与艺术手法的相同之处分别是

A.格物致知、浪漫主义 B.反省内心、变化万端
C.知行合一、写实主义 D.格物致知、托物言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