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 )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
| 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
|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 | D.“公天下”向“家天下”转型 |
“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材料中有关服饰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是
| A.浓厚的宗族色彩 | B.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
| C.嫡长子继承制 | D.严格的等级制度 |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最终的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郡县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③秦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使新征服的地区“皆为郡县” ④当时对“诸子功臣”的安置办法是以国家的赋税收入等赏赐
| A.②③④ | B.①② | C.①③④ | D.①④ |
《史记·商鞅列传》记载: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 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本段材料属于
| A.历史结论 | B.历史评价 | C.历史叙述 | D.资料整合 |
关于秦朝的人口数量,《中国古代史》、《香港商报》、《中国人口论》记载的数量不尽相同。请观察下列图片,这一图片反映的是
| A.史料整理 | B.问题形成 | C.第一手史料 | D.历史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