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上,通过农业的规模经营,促进了社会经济总体发展的国家
A.日本、苏联 | B.英国、美国 |
C.法国、德国 | D.美国、法国 |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 |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 B. |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
C. |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 D. | 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 |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
B. |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
C. |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
D. |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 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
C. |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
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 | 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
B. | 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
C. | 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
D. | 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