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数量变化表,其信息反映的实质是 ( )
| 国家/年份 |
1989 |
1991 |
1993 |
1995 |
1997 |
||||
| 美国 |
167 |
157 |
159 |
153 |
175 |
||||
| 欧盟 |
128 |
134 |
126 |
148 |
155 |
||||
| 日本 |
111 |
119 |
135 |
141 |
112 |
||||
| 中国 |
0 |
0 |
0 |
2 |
4 |
||||
| 其他 |
47 |
48 |
41 |
14 |
10
|
“譬犹从一大树中截枝分栽,别成一独立之新根干。”这形容的是
| A.分封制 | B.王位世袭制 | C.郡县制 | D.六部制 |
19世纪中期形成的国际分工,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 A.英国在对世界资源的配置利用上占据优势 |
| B.欧美主要国家共同分享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
| C.工业国的巨额投资引导亚非拉美生产方向 |
| D.跨国公司成为推动国际分工发展重要力量 |
“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这段话称颂的“设计”应是
| A.英国的《权利法案》 | 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
| C.美国的1787年宪法 |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这种机制包括
①各州与中央之间的分权制衡②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衡
③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④不同人种间权力分配平衡
|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
|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