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美国国家领导人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对话时指出:“上海在中美关系的历史中是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城市,在37年前,《上海公报》打开了我们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接触交往的新篇章。”之所以对《上海公报》给予高度评价是基于 ( )
A.美国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
B.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实行“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 |
C.美国政府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揭开了中美关系新篇章 |
D.美国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维护了亚太地区稳定 |
1921年,梁启超在演讲中说:“任凭什么人,尧舜呢,桀纣呢,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呢,王莽、朱温、袁世凯呢,若再要想做中国的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也不会有的事了。”下如此断语,是因为他
A.认识到帝制的危害 | B.经历时帝制的腐朽 |
C.正确地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 D.片面地夸大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
民国时期,皖南徽州地区“书报之传递不易也,而新闻绝少……货物之输运不便也,出者停滞,入者价贵”。江南铁路通车后,“一般民众往日之穿土布者,今日多改为洋布;往日之用自制器具者,今日多改为舶来品……徽州,已变成了都市,徽州人一向守旧的思想,也因而起了划时代的变化。”上述材料说明铁路使徽州
①商品价格日渐下降
②市场上洋货流行
③思想观念逐步解放
④生活习惯日趋文明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 B.“遗其体而求其用” |
C.“然欲自强 必先理财” |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
最近热播电视剧《黎明前的暗战》,讲述了国民党湘籍将领程潜、陈明仁深明大义,促成湖南和平解放的义举。剧中多次提及“无湘不成军”的民谚,该民谚的产生最可能始于
A.两次鸦片战争中 | B.土地革命时期 |
C.太平天国运动后 | D.解放战争时期 |
下图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插图,图片所反映的这项古代中国重要发明
A.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 |
B.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 |
C.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 |
D.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