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目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6—8题。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可确定,由M至N一线的地势为 ( )
A.高一高一低 | B.高一低一低 | C.高一低一高 | D.低一高一低 |
甲地雪期比乙地短,其主要原因是 ( )
A.地势低 | B.纬度低 | C.距海远 | D.水汽少 |
位于丙地的融雪径流可汇集到附近的大河中,其大河干流 ( )
A.由西南流向东北 | B.由西曲折向东流 |
C.由东南流向西北 | D.大致由北向南流 |
下图中,最有可能找到石油资源的地质构造是
A BCD
2008年入冬后,华北、黄淮等地旱情发展迅速。图8为“我国今春某日早情分布示意图”,图9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位于特旱区的城市有
A.广州、南宁 | B.呼和浩特、沈阳 | C.太原、石家庄 | D.兰州、西安 |
造成我国北方早灾的主要原因是图9中的
A.①偏少 | B.②偏多 | C.③偏少 | D.④偏多 |
图中各要素的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 B.整体性 | C.区域性 | D.单一性 |
关于下图中标出风向的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北半球的信风带 | B.②是北半球的信风带 |
C.③是南半球的西风带 | D.④是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
读“淮河流域图”,回答:淮河水系参与的水循环主要是
A.海上内循环 | B.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
C.陆地内循环 | D.海陆间循环 |
淮河流域建设了多座水库,根本目的是
A.改变淮河流域气候 | B.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
C.调节干流的流量 | D.实施北水南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