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应当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捡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这一观点在苏联(俄)建设实践中表现为 (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 B.征收粮食税 |
C.实现国家工业化 | D.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 |
二战后,美国财政部长曾得意的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与此有关的历史现象主要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 B.世界银行的建立 |
C.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两个伟大人物进行了两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即列宁在苏俄采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 | B.都符合本国当时的实际需要 |
C.都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 D.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
以下关于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改革是在新经济政策的弊端日益暴露的情况下进行的 |
B.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 |
C.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心放在工业 |
D.戈尔巴乔夫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深陷旧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 B.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
C.仍然实行集体农庄 | D.没有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
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下列对其评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苏联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
B.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并且存在着弊端 |
C.它开辟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创新 |
D.它消除了苏联社会的专制与不公平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