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甲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其中①②表示光合作用过程的相关阶段,③④表示有氧呼吸过程的相关阶段。乙图表示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X、Y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进行③过程的场所是_________,[H]在②③过程中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乙判断,二氧化碳浓度从0.03%提高到1.22%和温度从20℃提高到30℃哪一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更大? 。判断的方法是 。
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和尿黑酸症均为人类遗传病,其中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异常造成苯丙酮酸在血液中大量积累,使患者尿液中苯丙酮酸含量远高于正常人。尿黑酸症是由于尿黑酸在人体中积累使人的尿液中含有尿黑酸,这种尿液暴露于氧气会变成黑色。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苯丙酮尿症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患者的体细胞中缺少。
(2)若酶③是由n个氨基酸、2条肽链组成的,则合成酶①的过程中脱去了个水分子,酶③基因的碱基数目至少为。
(3)上述实例表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之一是。
(4)下图是一个尿黑酸症家族系谱图,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①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
②如果Ⅲ8同时还患有苯丙酮尿症和白化病,那么Ⅱ3和Ⅱ4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的几率 ,Ⅱ3和Ⅱ4生一个正常孩子的几率 。
③现需要从第Ⅳ代个体中取样(血液、皮肤细胞、毛发等)获得该缺陷基因,请选出提供样本的较合适的个体,并解释原因。 。
下表是植物Ⅰ和植物Ⅱ在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请分析回答:
时刻 |
0:00 |
3:00 |
6:00 |
9:00 |
12:00 |
15:00 |
18:00 |
21:00 |
24:00 |
植物Ⅰ气孔导度 |
38 |
35 |
30 |
7 |
2 |
8 |
15 |
25 |
38 |
植物Ⅱ气孔导度 |
1 |
1 |
20 |
38 |
30 |
35 |
20 |
1 |
1 |
(注:气孔导度能反映气孔张开的程度,其单位是mmolCO2·m-2·s-1,表示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片表面单位面积的CO2的量)
(1)请在坐标图中画出植物Ⅰ和植物Ⅱ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曲线。
(2)据表分析可知,一天中植物Ⅰ和植物Ⅱ吸收CO2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沙漠植物的气孔导度变化更接近于植物,此特性的形成是长期的结果。
(3)影响植物Ⅱ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除了水和CO2 浓度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等(指出两种)。
(4)下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物质代谢过程(图中C3代表含有3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过程①的能量变化是_____,
过程③的完成需要酶、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凌晨3︰00时,①②③④四种生理过程中,植物Ⅰ和植物Ⅱ都能完成的有 ______。
请分析资料后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下图表示组成细胞的几种元素占细胞鲜重百分含量图。
资料2:一种植物和一种哺乳动物体内细胞的某些化学元素含量(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数据,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
(2)在生物细胞中占鲜重最多的元素是原因是引起水华现象的元素是
(3)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是
(4)在动、植物细胞中S元素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
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时,需要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的实验材料。请根据下表所列各种材料回答问题
(1)原理:根据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 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某种有机物的存在。如:将上表材料中的制成匀浆,其中的淀粉遇碘变成蓝色,
(2)所给材料中适合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是,理由是该组织细胞;鉴定过程:向试管中加入2ml组织样液,加入斐林试剂适量混匀,然后放入温度为50-650C水中加热,这种加热方式叫加热;颜色变化过程是:浅蓝色→→砖红色,生成的砖红色沉淀物质是
(3)表中适合于鉴定脂肪的最理想材料是,鉴定时需将材料切片,并制成临时装片,其过程要用到酒精,酒精的作用是,将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焦距已经调好,但发现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原因是
(4)适合于鉴定蛋白质的材料是;鉴定过程是:先向试管内注入2mL组织样液;然后向试管内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向试管内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摇匀。为什么只加3~4滴双缩脲试剂B而不能过量? 。
下图是两种生物的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A中1是,4是,4的主要成分是。
(2)B细胞内结构(填序号)含有,因而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异养)生物。
(3)两种生物都属于(原核/真核)生物,原因是它们没有
但有一个环状的分子。A、B细胞胞的统一性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