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主要由特定的NDA序列与蛋白质构成,其主要功能是保证染色体末端完整复制,使染色体结构保持稳定。当端粒酶存在时,在染色体末端才能合成端粒的DNA,以保持端粒长度。端粒酶主要由RNA、相关蛋白和逆转录酶组成。右图为细胞分裂时,在有、无端粒酶情况下染色体结构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端粒酶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端粒DNA
B.无端粒酶时端粒逐渐缩短可能导致细胞分裂次数有限
C.端粒酶的存在使细胞能长久保持分裂能力且不发生癌变
D.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延长人类寿命
不能互补配对的碱基有()
A.A与T | B.T与A | C.G与C | D.T与G |
如果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当它侵染到细菌体内后,经多次复制,所释放出来的子代噬菌体 ( )
A.不含32P | B.只含32P | C.含32P和35S | D.只含35S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A.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 B.多糖是遗传物质 |
C.DNA是遗传物质 | D.RNA是遗传物质 |
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11个肽键的多肽,则此mR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及合成这段mRNA的DNA碱基个数,依次为()
A.33 66 | B.36 72 | C.12 24 | D.11 22 |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
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
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