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时间范围的有 ( )
A.卫青、霍去病北击 匈奴 |
B.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
| C.张骞出使西域 | D.正史最早记载的大秦使者访华 |
1962年,我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减少2万个,加上1961年减少的2.4万个,共计减少了4.4万个,相当于1960年底工业企业总数的45%。1962年工业总产值指标比1960年下降了47%,重工业下降了57%,轻工业下降了26%。同时,还切实整顿了保留的工业企业的管理。这些政策在当时()
| A.解决了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 |
| B.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
| C.使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
| D.纠正了党内“左”的错误 |
终晚清之世,国史馆于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于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国史馆的这种偏好从本质上说明()
| A.传统的史家观念几无更新 |
| B.旧有的官僚体系仍为主流 |
| C.总理衙门的官员低人一等 |
| D.晚清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 |
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25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
| 命调时间 |
调出省 |
兵数 |
调往方向 |
| 1841年1月6日 |
贵州 |
1000 |
广东 |
| 1842年3月24日 |
甘肃 |
1000 |
浙江 |
| 1842年6月1日 |
山西 |
1000 |
江苏 |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 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
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 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
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孔子和孟子都强调()
| 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 |
| B.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 |
| C.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 |
| D.君臣的“离合”,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 |
成化二十一年(1458年),明朝允许班匠以银代役。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朝轮班匠由力差全部改为银差。此政策变化()
| A.标志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 B.减轻了政府对班匠的剥削 |
| C.推动手工业技术整体进步 | D.促进官营手工业走向民营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