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同一日期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状况图”,据此完成11~12题。
四地中,纬度数值相同的地点是( )
| A.甲、丁 | B.甲、乙 |
| C.丙、丁 | D.乙、丙 |
图中丁地的日落时刻是( )
| A.6时 | B.15时 |
| C.18时 | D.21时 |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的地形区中。据下表回答问题。
| 地区 |
经纬度 |
海拔(米) |
一月平均气温(℃) |
七月平均气温(℃) |
| 甲 |
102°E,25°N |
1 891 |
7.7 |
19.8 |
| 乙 |
113°E,28°N |
68 |
4 |
32 |
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
|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
|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
|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
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
|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
| 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
|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
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四省区中,临海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中四省区中,纬度最高、位置最偏东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中四省区中,少数民族最多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约5 000千米,跨经度60多度,这就造成了()
四川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相比较,其相同点是()
| A.都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
| B.都有绿洲农业 |
| C.都属外流区域 |
| D.都分布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 |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下列中的()
|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
|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
| D.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秦岭—淮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