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认为“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人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以下近代企业的创办体现李鸿章这一思想的是 ( )
| A.江南制造总局 | B.开平煤矿 | C.安庆内军械所 | D.天津机器制造局 |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教授在评论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写道:“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这一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 B.辛亥革命 |
| C.洋务运动 | D.太平天国运动 |
关于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 | B.都赋予了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 |
| C.都规定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体 | D.都赋予公民充分的选举权 |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出“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赋税的征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作者强调的是
| A.形成统一的史学文化心理认同 | B.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认识历史 |
| C.提倡以否定的精神来研究历史 | D.要注重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
下图是我国(1953~1998年)经济增长的波动图,其中有三次处于负增长,负增长的原因是
| A.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
|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所致 |
| C.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
| D.苏联断绝对我国的经济技术援助 |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政治上发展民主”直接体现在新时期
| A.实现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B.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 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