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中,无法证明细胞核决定生物性状的一组实验是
A.黑白两种美西螈的核移植实验 | B.克隆羊多利的诞生 |
C.伞藻的嫁接实验 | D.伞藻的核移植实验 |
分析下图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NaHCO3与乙中产生的乳酸反应,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 |
B.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入肝细胞至少需穿过3个磷脂双分子层 |
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丙液中 |
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O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内环境的成分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 |
B.流感病毒的入侵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
C.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代谢和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
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下丘脑中的神经中枢产生渴觉 |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人体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
A.消化道内 | B.肾脏内 | C.细胞内 | D.内环境 |
如图表示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时下一个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要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兴奋 |
B.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刺激强度增加兴奋逐渐增强 |
C.在S1~S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离子的进出 |
D.在S5~S8期间,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