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 )
|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
|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 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
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 ( )
| A.个人观念淡漠 | B.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
| C.宗法观念浓厚 | D.儒家伦理道德强大 |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 ( )
| A.分封制 | B.封建制度 |
| C.君主专制制度 | D.中央集权制度 |
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
|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
| 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
|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
| 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
《历史性的转折:1917年俄国革命》中写道:“二月革命的胜利是在彼得格勒决定的,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外省以及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和平地接受了2月底3月初彼得格勒的事变。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电报革命”的出现集中说明 ( )
| A.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 |
| B.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成熟 |
| 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
| 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
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
|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
|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
|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
|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