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根本原因在于
A.孙中山及时对国民党进行改造 |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两党的共同目标 |
C.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 D.两党的革命目的趋于一致 |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B.第三世界崛起 |
C.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 | D.欧洲走向联合 |
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
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
有人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评论道:“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下列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推行杜鲁门主义 | B.实施马歇尔计划 |
C.建立北约组织 | D.朝鲜战争 |
20世纪初,美国华尔街开始流行一个段子:老师问学生:是谁创造了世界?学生回答: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重组了一回。摩根是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对该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反映了上帝创世说 | B.肯定了摩根先生的功绩 |
C.体现了大企业时代资本的深刻影响 | D.强调了美国的世界地位 |
下表选自库钦斯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一书。阅读下列数据信息,它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1820~1870年英国占世界工业和贸易的比重(%)
年份 |
占世界工业的比重 |
占世界贸易的比重 |
1820 |
50 |
27 |
1840 |
45 |
25 |
1850 |
39 |
22 |
1860 |
36 |
—— |
1870 |
32 |
25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丧失了贸易中心地位D.英国主导了两次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