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如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基因) 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
|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
| B.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类比推理 |
| C.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假说—演绎法 |
| D.①类比推理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
如下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概念间的关系。表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
1 |
2 |
3 |
4 |
| A |
染色体 |
DNA |
RNA |
基因 |
| B |
DNA |
基因 |
脱氧核苷酸 |
碱基 |
| C |
核酸 |
染色体 |
DNA |
基因 |
| D |
核酸 |
DNA |
脱氧核苷酸 |
基因 |
如图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
| B.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 C.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 D.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 |
右图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哪一细胞发生如图所示变化 ()
| A.初级卵母细胞 | B.次级精母细胞 |
| C.分裂过程中的造血干细胞 | D.第二极体 |
在下列4个图中,只能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是( )
A B C D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
| B.每个原始的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成熟生殖细胞 |
| C.人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那么人的神经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卵细胞中分别有染色体46、46、23条,染色单体0、46、23条 |
| D.同一个生物个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