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 B.工业革命的需求 |
C.中西交流的加强 |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宋代梅尧臣有诗云:“既如车轮转,又若川虹饮。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该诗所描写的工具()
A.用于农田犁耕 | B.借助水力鼓风冶铁 |
C.便于交通运输 | D.利用水力灌溉农田 |
下列制度中旨在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A.西周实行“封邦建国” | B.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 |
C.宋代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 D.清朝设立军机处 |
史载:“丞相旧府有四出门,随时听事,帝本欲依之,迫于太尉、司空,但为东西门耳。国每有大议,天子车驾亲幸其殿。”这段史料最可能出自()
A.《后汉书》 | B.《宋史》 | C.《明史》 | D.《清史稿》 |
“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材料表达的主旨是( )
A.肯定人和人性 | B.否定教皇权威 |
C.反对君主专制 | D.提倡因信称义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
B.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
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