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地对海洋气流的影响,不仅造成山坡两侧的天气差异,而且对山坡两侧的气候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某海滨城市一所学校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实地考察了学校附近的一座山地。
材料一 研究小组从M地出发,如图所示。沿途能看到阔叶林、混交林、灌木林、草甸等自然景观。
材料二 在考察过程中,起初空气潮湿,气温每百米降0.8℃。海拔1000米后,空气逐渐干爽,气温每百米降低0.5℃。翻过山顶往下,气温每百米升高1℃。
材料三 气温与所能容纳水汽的关系如图。
(1)计算同一海拔高度A、B两地的气温。
(2) 在爬山过程中,同学们能观看到下列自然景色吗?试解释你的判断
①高山积雪:
②云海奇观:
(3)研究小组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 规律。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课题研究活动中,在不过河的情况下,测量太阳高度及铁塔影长。他们在12月22日某时测得的太阳高度为β=78°(如图),而此时北京时间正好为23日0:00。过三个月后某时,又测得太阳高度为α,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所处的经度是________,纬度是________,所属的国家是________。
(2)图中的α=__________。
(3)塔顶的影子从Q-R伸展,表明太阳直射点向______(南、北)方向移动,北京地区的昼长逐渐______。
(4)该兴趣小组中,有人计划在2010年来中国现场观看上海世博会,他若乘飞机沿最短航线的方向直飞上海,则飞机的航程大约为________千米。
读天津市区“三环十四射”道路图,完成下列问题。
(1)天津市交通干线分布呈________式,欧洲的许多大城市如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有这种道路网。
(2)试分析天津火车站建在市中心的利与弊。
(3)京塘高速公路与外环线的东北段有一段是并列的,这种设计的优点有哪些?
读下面甲、乙两城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城市布局紧凑的是________,这对市内交通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区与工厂区、政府机关集中区距离较远的是______,这对市内交通的影响是______。
(3)两城商业服务区和文娱场所过分集中的是____。这对市内交通的影响是__________。
(4)市内道路同过境道路分离的是____,这对市内交通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
(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__________的布局较为合理,因为它____________。
(6)城市交通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一是__________,解决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二是交通环境污染,其解决的措施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
图32-1中A、B两图分别为北京、莫斯科城市交通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图中表示北京城市交通的是_______ 图。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2)B图中道路网的形式是_________ ,如果没有环行道路,对人们出行有何影响?
(3)A图中设置对角线道路有何有利之处?如果没有环路对人们的出行带来哪些问题?(4)进行路网规划时,需要共同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
如图31-9所示,拟在A地与B地之间建设高速公路,有两种选线方案:方案①通过半荒漠地区,所需建设成本约为15亿元;方案②通过地形破碎、人口较稠密的区域,所需建设成本10亿元。试比较两种方案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