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们经历了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神七 ”飞天;2010年,我们同样经历了玉树地震.西南特大旱灾与四川.湖南.吉林等地的特大洪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和“超越 .融合.共享”的奥运理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都从不同的 视角, 展示了中华民族之魂。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中华之魂的基本内涵。(16分)
材料一:2009年12月26日武广客运专线开通,投资总额1166亿元。目前,武广客运专线已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投资最大的铁路客运专线。它演绎的“中国速度”表明,我国的科研制造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的发展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武广高铁采用当今世界先进的无砟轨道技术。其铁轨、轨枕直接铺在混凝土路上,减少维护、降低粉尘、美化环境。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这是中国铁路人在世界铁路建设史上创造的又一新里程碑,它充分展示我国高速铁路技术的最新成就。
材料二:武广客运专线是中国铁路“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中京广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京广南段极度紧张的运输矛盾,有效提高全国铁路网整体运输能力,加速中国铁路现代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武广客运专线成功开通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14分
(2)运用哲学生活知识分析中国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原因?
材料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留给当代中国人最可宝贵的遗产有三项:一是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二是56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三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是中国各民族的宝贵财富,各民族都为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材料二:受科技水平低、市场理念薄弱等因素的制约,在文化市场的竞争中,世界上许多少数民族和文化面临着被其他文化冲击的危险。但是,在各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理念和政策支持下,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有“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气象。
材料三: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26项中国项目中,属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有10项:藏族的“藏戏”、“热贡艺术”、“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长调”、“呼麦”;侗族的“大歌”;朝鲜族的“农禾舞”;西北少数民族的“花儿”; 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在中国公布的第三批510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数民族项目占48.6%。中国的少数民族都有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问。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能够“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年之际,某中学民族班学生以“改革开放30年成就——民族篇“印象广西”为主题,设计了一期黑板报。请你阅读黑板报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二: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使网络文化成为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积极发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内容产业,应是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的发展重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生态”,更加明确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
(1)从版面一所提供的信息中,你能感受到政府权威是如何树立的吗?
(2)请从文化生活角度,概括版面二的内容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启示。
(3)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说明企业应如何理性投资文化创意产业。
(23分)当前,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与互动日益广泛深入,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息息相关。
材料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1)从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角度,谈谈你对统筹“两个大局”、两个“离不开”观点的认识。
材料二:2008年10月24日胡锦涛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题为《亚欧携手 合作共赢》的致辞时说,近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面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中国将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
(2)运用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的知识,说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为什么需要世界各国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
材料四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于5月~l0月在上海召开,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这样的大型综合性博览会。主要目标是: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互相理解。
(1)分析上海世博会主要目标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
材料五建国6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不仅有助于中国进一步向世界敞开国门,更有助于中国与世界接轨。中国有理由、有必要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世博会,让世界认识中国。
(2)联系材料五,运用政治学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有信心让世界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