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烧杯中加水和苯(密度:0.88 g/cm3)各50 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 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作上、下跳动 |
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 ClO-+CO2+H2O=HClO+HCO3- |
B.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Al(OH)3:AlO2-+CO2+2H2O =Al(OH)3↓+HCO3- |
C.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少量氯气:MnO2+2H++2Cl- ![]() |
D.强碱溶液中NaClO与Fe(OH)3制Na2FeO4:3ClO-+2Fe(OH)3=2FeO42-+3Cl-+H2O+4H+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SO2,产生沉淀 |
B.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
C.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NaHSO4溶液,沉淀消失 |
D.纯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再加入少量CuSO4固体,速率不改变快 |
用0.1 mol·L-1的Na2SO3溶液30 mL恰好将2×10-3mol的XO4-还原,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1 | B.+2 | C.+3 | D.+4 |
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利用一束强光照射明矾溶液,产生光亮的“通路”,说明明矾一定发生了水解 |
B.向盛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1 mol·L-1 H2SO4溶液,试管口出现红棕色气体,说明溶液中NO3-被Fe2+还原为NO2 |
C.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说明该气体一定是SO2 |
D.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无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淀粉没有水解生成葡萄糖 |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纳的说法中,正确的数目有
①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都可用(C6H10O5)n表示,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②聚乙烯、油脂、铜氨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高分子
③氨水、冰醋酸、水都是电解质
④漂白粉、水玻璃、福尔马林都是混合物
⑤干馏、裂化、盐析都是化学变化
⑥植物油、直馏汽油、环己烷都可以用来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
A.1 | B.2 | C.3 | 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