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红外测量仪可以灵敏地测量一个密闭的小室(容积为IL)中的CO2浓度变化,在密闭但可透光的小室中分别放置叶面积都是10cm2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测量,测量结果记录于下表:(单位:mg/L)
记录时间(min)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A种植物叶片 |
150 |
113 |
83 |
58 |
50 |
48 |
48 |
48 |
48 |
48 |
B种植物叶片 |
150 |
110 |
75 |
50 |
35 |
18 |
8 |
8 |
8 |
8 |
根据表中记录到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中可以看出密闭小室中的CO2浓度变化趋势是逐渐降低,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记录的结果看,当CO2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后不再降低了,维持在这个水平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A种植物是C3植物,那么B种植物最可能是C4植物,C4这种植物最显著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将大小、长势相似的A种植物和B种植物培养在同一个密闭的钟罩内进行实验,请你根据上述实验结果预测本实验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的概念图。
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Bt毒蛋白基因转入到普通棉株细胞内,并成功的实现了表达,从而培育出了能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抗虫棉。其过程大致如下图所示:
(1)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其核是
(2)获取Bt毒蛋白基因的方法一般有、等
(3)Ti质粒是农杆菌中的一种质粒,其上有T-DNA,把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中是利用了T-DNA的特点。Bt毒蛋白基因转入普通棉株细胞内并成功实现表达的过程,在基因工程中称为
(4)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很多,在该题中涉及到的方法是
(5)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必须有等
(6)目的基因能否在棉花植株体内维持和表达,这需要通过检测才能知道,检测采用的方法是。若从个体水平来做何检测?。
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类群。请据图回答
图中甲表示乙表示丙表示。
(2)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②和③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 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 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
(4)人类活动对碳循环干扰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途径,这一干扰,增加了________的含量,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如何改善这一干扰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请你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是一个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 ,猫头鹰占个营养级
(2)该食物网有条食物链
(3)该食物网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4)该食物网再加上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下图为人口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理由是
(2)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_____
(3)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控制我国人口的关键是控制人口的,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_________ ____。
⑷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问题: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 N=___________头(计算公式是:N︰[a]=[b]︰[c])。
A.30 | B.32 | C.64 | D.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