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世纪,匈牙利物理学家厄缶就明确指出:“沿水平地面向东运动的物体,其质量(即:列车的视重或列车对水平轨道的压力)一定要减轻.”后来,人们常把这类物理现象称之为“厄缶效应”.如图4-2-22所示,我们设想,在地球赤道附近的地平线上,有一列质量是M的列车,正在以速率v沿水平轨道匀速向东行驶.已知:(1)地球的半径R;(2)地球的自转周期T.今天我们像厄缶一样,如果仅仅考虑地球的自转影响(火车随地球做线速度为R的圆周运动)时,火车对轨道的压力为N;在此基础上,又考虑到这列火车相对地面又附加了一个线速度v,做更快的匀速圆周运动,并设此时火车对轨道的压力为
.那么,单纯地由于该火车向东行驶而引起火车对轨道的压力减轻的数量(N-
)为
A.M![]() |
B.M[![]() ![]() |
C.M(![]() |
D.M[![]() ![]() |
已知LC振荡电路中的电容器电容为C,线圈的电感为L,则正在振荡的电路中()
A.电容器放电的时间取决于充电电压的大小 |
B.电容器放电的时间取决于L和C的数值 |
C.电场和磁场变化的周期为![]() |
D.电场能和磁场能相互转化的周期为![]() |
在LC振荡电路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容器放电完毕的瞬间,回路中电流最强,电场的能量达到最大 |
B.电感线圈电感量增大,则充电和放电过程变慢 |
C.电容器充电完毕的瞬间,回路中电流最强,磁场的能量达到最大 |
D.每一周期内,电容器完成一次充、放电过程 |
如图14-2-6所示是LC振荡电路某时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14-2-6
A.电容器正在放电 | B.电容器正在充电 |
C.电感线圈中的电流正在增大 | D.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能正在减小 |
有一LC振荡电路,能产生一定波长的电磁波,若要产生波长比原来短些的电磁波,可采用的措施为()
A.增加线圈匝数 | B.在线圈中插入铁芯 |
C.减小电容器极板正对面积 | D.减小电容器极板间距离 |
如图14-2-17(a)所示LC振荡电路中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随时间变化如图(b)所示,则()
图14-2-17
A.a、c两时刻电路中电流最大,方向相同 |
B.a、c两时刻电路中电流最大,方向相反 |
C.b、d两时刻电路中电流最大,方向相同 |
D.b、d两时刻电路中电流最大,方向相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