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12(图中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光照来自图的右侧,粗实线为180°经线)。完成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6分)
(1)图中的晨昏线是____________(晨或昏)线。
(2)图中角a的度数为____________。
(3)图示时刻全球新旧日期的比例为_____:___。
读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北京时间是。按地方时计算,北京与H点的时差是。此时地球公转处于速度较的阶段。
(2)此时与C点太阳高度相等的是点,该点这天的昼长是小时,日出时间是。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4)A点位于C点的方向,A点的自转线速度比C点的。C点再转过约千米后可见日出。A点至少再过个月,其昼长与C点昼长相等。
读图Ⅰ “我国2010年12月23日12时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下表中的上海天气数据,描述23日~24日上海天气变化特点。
日期 |
阴晴现象 |
气温 |
风向 |
风力 |
|
23日星期四 |
白天 |
多云 |
最高温13℃ |
西风 |
3~4级 |
夜间 |
多云 |
最低温7℃ |
东北风 |
3~4级 |
|
24日星期五 |
白天 |
小雨 |
最高温6℃ |
东北风 |
4~5级 |
夜间 |
雨夹雪 |
最低温1℃ |
北风 |
4~5级 |
图Ⅰ
(2)导致上海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为___________,图Ⅱ中的________图反映了此天气系统。
图Ⅱ
(3)图Ⅰ中,北京的主要风向为________,风力比上海________,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出甲、乙两处天气系统的名称,并指出形成这种海陆气压分布形势的主要原因。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此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度的大气环流圈,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则B是
(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在②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
(2)如果此图表示东亚季风环流,B处是亚欧大陆,C处是太平洋,则此图所示的季节是
,②的实际风向是风。
(3)如果此图表示局部洋流模式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洋流构成了北半球(中低纬或中高纬)海区的大洋环流。①、③洋流中,属于暖流的是;③洋流对沿岸气候具有作用。
(4)如果此图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A、B、D表示三大类岩石,C表示岩浆,则②表示的地质作用或过程是,D表示的岩石按成因属于。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漫画“动物的对话”
材料二 2012年3月31日20:30-21:30,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F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再次展开,主题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位环保家。该宣传旨在鼓励个人、企业和政府都来关注环境问题并付诸行动。
材料三“1870-1990年全球气温变化图”和“1900-2100年预测海平面变化图”
(1)材料二中漫画所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产生上述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2)世界自然基金会(WFF)为什么发起“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
(3)请把材料三中预测海平面上升情况的序号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中。
能源供应配合比例转为偏向低碳燃料和天然气,提高能源利用率 |
|
能源供应和需求状况不便 |
|
21世纪前半叶转换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
|
21世纪后半叶转换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1:分布多度是指某地区或单位面积内分布的植物种数,下图是中国种子植物在各省区的分布多度图。
材料2: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高原边缘为森林地带,向西北依次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
(1)自然地理环境对种子植物的分布多度影响很大,选择图中一个种子植物分布多度最小的省(区),并与图中种子植物分布多度最大的省(区)比较,说明两者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2)青藏高原上的植被,也不是像从前有些人所想象的“寒原一块”,其植被分布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异,试分析产生这种分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