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家认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
A.它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 B.它能够侵染其他生物 |
C.它能够在寄主体内复制并产生后代 | D.它具有细胞结构 |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放有某双子叶植物叶片的密闭装置中CO2的变化量,结果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不正确的推论是( )。
光照强度/klx |
1.0 |
3.0 |
5.0 |
7.0 |
8.0 |
10.0 |
![]() |
+2.0 |
-3.0 |
-6.0 |
-10.0 |
-12.0 |
-12.0 |
A. 光照强度为1 klx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少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B.光照强度为2 klx时,该植物净光合作用速率应为0
C.光照强度由5 klx增强为7 klx时,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增大
D.光照强度为9 klx时,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之一
研究发现,癌变前的衰老肝细胞能被由肿瘤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清除。利用这一成果可以对癌变前衰老细胞进行抗原特异性免疫监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癌变前衰老肝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免疫 |
B.癌变以后的肝细胞容易向其他组织转移 |
C.在免疫系统被抑制的患者肝脏中,衰老肝细胞不会积累 |
D.衰老肝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流感大流行就是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或旧亚型重现引起的。流感甲型病毒的表面抗原会经常发生细小变异,这种变异被称为“飘变”(drift),形象地说,“飘变”就是病毒通过细小的变化伪装自己,从而达到躲避人体免疫系统识别的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型病毒“飘变”的结果是每年引发流感的毒株都有可能不同,人们每年不需要重新接种流感疫苗进行预防。 |
B.“移变”(shift)指的是流感甲型病毒发生突变,导致一种新的病毒“亚型”出现。因为人体内几乎没有抵御这种新生病毒的抗体,所以“移变”的结果往往会导致流感的全球性大暴发 |
C.流感病毒通常依靠病毒蛋白某部分同人体中特定蛋白的结合来侵入人体 |
D.流感病毒能够抑制人体本身对病毒感染的自然防御体系,为病毒有效地在人体内复制铺平道路 |
下图示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 |
B.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增大 |
C.环境温度为28 ℃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 |
D.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 |
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其翅的长度与个体数的关系如图甲所示(横坐标为个体数,纵坐标为翅长度)。该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可能性最大的是图乙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