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 年份 |
1969 |
1970 |
1971 |
1972 |
1973 |
1974 |
1975 |
1976 |
1977 |
1978 |
| 建交国家 |
49 |
54 |
69 |
87 |
88 |
95 |
103 |
107 |
110 |
112 |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陶渊明的儿子新得了一个仆人,陶渊明告诉他的儿子说:”彼亦人也,可善视之。”请问陶渊明的说法是站何家的立场?( )
| A.儒家 | B.墨家 | C.法家 | D.道家 |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其上联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义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释()
| A.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
|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
| C.朱熹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
| D.与孔子相比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管理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以上史实说明了()
①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需要
②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符合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需要
③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④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对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③④ |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明代王文禄所撰的《龙兴慈记》记载了朱元璋诞生时的异象:圣祖始诞,屋上红光烛天,皇觉寺僧见之惊疑回禄也。明发扣问,告以诞。又记了朱元璋父亲死后“天葬”的情景:仁祖崩,太祖舁至中途,风雨大作,索断,土自壅为坟。这里面渗透着何种思想()
| A.鬼神迷信 |
|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
| C.神创论 |
| D.天赋人权“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 |
下图两人分别是同一时期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下列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 述,错误的是( )
|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 |
| B.都重视道德的作用 |
| C.都反对过激民主政治,主张“劳心者治人” |
| 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