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
1969 |
1970 |
1971 |
1972 |
1973 |
1974 |
1975 |
1976 |
1977 |
1978 |
建交国家 |
49 |
54 |
69 |
87 |
88 |
95 |
103 |
107 |
110 |
112 |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在右图中的二楼曾经作出了什么重大决定
A.清算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
B.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
C.决定国共两党第二次国共合作 |
D.告诫共产党员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 |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有关秋收起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1927年“八七会议”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
B.起义军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 |
C.这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
D.起义中毛泽东决定进军山区 |
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不包括
A.接受”三大政策” |
B.提出新三民主义 |
C.实现国共合作 |
D.领导北伐战争 |
民国时期有人写了这样一封信:“共和病国,烈于虎狼,纲纪荡然,国亡无日。近闻伏阙上书劝进者不啻万余人……明谶云:终有异人自楚归,项城即楚故邑也。其应在公,历数如此,人事如彼,当决不决,危于积薪。伏愿速定大计,默运渊衷,勿诿过于邦交,勿怀情于偏论,勿蹈匹夫遹守之节,勿失兆民归命之诚,使衰年余生,重睹开日。”写信人希望“重睹开日”的意思是
A.复辟帝制 | B.继续革命 |
C.再造共和 | D.严肃纲纪 |
右图是岳麓山上一墓碑,墓碑的主人的主要功绩是推动了下列哪次起义
A.萍浏醴起义 |
B.武昌起义 |
C.南昌起义 |
D.秋收起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