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8分)
站在蝉的角度思考
吴安臣
①刚想睡个午觉,突然一声接一声的蝉鸣搅得人心烦意乱。跑出去拾一块石头朝树上猛地砸去,但它毫无反应。它依然叫。我依旧烦。这才想起蝉这东西据资料记载是没有听觉的。
②于是试图用鞭炮声来驱赶蝉。可是鞭炮声过后蝉鸣如故。类似的动作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也做过。他曾经在栖有鸣蝉的大树下连连扣发装满火药的猎枪。可是尽管声如霹雳,对蝉毫无影响。它依然放声欢歌。法布尔大约正是由此得出蝉是没有听觉的结论。但是近日我才知道蝉实际上是有听觉的,只是这听觉仅限于同类之间罢了。它的听觉接受声波频率的范围都是针对同类的。所以它根本不会理会我们的恐吓。
③也许就是因为这些吧,蝉给我们的印象很差。它就像一个聒噪的最拙劣的歌手一样唱通了每一个夏天,它们甚至半夜三更了都还在月亮下叫唤几声,不然辛弃疾《西江月》里怎么会说“清风半夜鸣蝉”呢。对于这个拙劣的歌手.小时候我们都是在它们还没变成蝉之前全数将它们消灭。在它没有“金蝉脱壳”之前就叫它下到油锅里。
④记得那时夏天傍晚放学后第一要做的就是在榆树、泡桐树或者柳树根下仔细寻找那些即将破土而出的蝉幼虫.河南当地人管这幼虫叫“爬蚱”。清洗后就放进了锅里,装点盐.煮熟后我可以甚至连壳一起嚼下去,那肉鲜美得决不亚于现在吃到的任何肉,也许是那时生活艰苦吧,才会有这种特殊的感觉。
⑤到了城里发现爬蚱居然卖到十多块一斤!才愈加明白这玩意的肉质的确非同凡响。吃掉爬蚱——蝉的幼虫这招够狠毒的.但第二天蝉鸣依然,这时我等只有干瞪眼了,因为,在我们睡着的时候.又有许多的爬蚱变成了蝉飞走了。
⑥后来又发现:其实蝉这种昆虫在古代居然是身处劣境、品行高洁者的象征。曹植曾经在《蝉赋》里把蝉喻为品德纯正的贞士。大约是因为这点吧,在古代文人的笔下,连蝉的叫声也变得美好起来。古人甚至认为,人若要不虚度此生,有八种声音不得不听,夏日的蝉鸣就是八声之一。连贵为天子的唐太宗,也极欣赏蝉呜。他的《赋得弱柳鸣秋蝉》诗:“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微形藏叶里,乱响出风前。”把那个蝉写得可以说是趣味无穷。难道古代人不懂欣赏?还是蝉那时叫声的确婉转?不过我想,现在这玩意总不会有人再歌颂它了吧?但我又错了一台湾女作家简蝴在《夏之绝句》里就对它褒扬了一番:“蝉声把我整个心思都吸引了过去,就像铁沙冲向磁铁那样……就像一条绳子,蝉声把我的心扎捆得紧紧的………‘聆听,也是艺术……你便觉得那蝉声宛如狂浪淘沙般地攫走了你紧紧扯在手里的愁……”看吧!蝉还有这等功效!着实让我又大跌了一次眼镜。
⑦继续翻阅资料——又发现我真的不了解蝉:可怜的蝉,为了等待“金蝉脱壳”、获得自由的那一刻,要在地下过上漫长的暗无天日的生活。不同的蝉在地下的时间也不同。美国有一种“十七年蝉”,它的幼虫在泥土里呆的时间竟然长达十七年。是世界上生长周期最长的昆虫。不过这些在地下度过十七年暗无天日生涯的虫子,却只能在这光明的世界上度过短短的几星期。
⑧法布尔这样写道:“也许上帝给予一种格外的恩赐,必先索取昂贵的代价。我不知蝉是否与上帝有过这样的盟约,蝉在飞之前曾有过多年的地下生活,像一个艰难的矿工沉身于湿冷、黑暗孤寂,只为有一天可以飞。蝉以非凡的毅力来等待那个遥远无边的理想。若干年的艰辛:一夏的飞翔——蝉的一生。在时间上,蝉的生命里苦难与幸福的比例严重失调。可是一代又一代.蝉们义无反顾地走着这条老路。”蝉把美抵押给了上帝,所以生命短暂,但它用抵押的美色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飞翔。
⑨蝉的生命是短暂的,可是它用了一生的时间来歌唱。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美总是瞬间的、脆弱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都是这样。然而花谢花还开,月圆月又缺。而每年蝉声依旧,依旧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如果人们都能知道蝉十几年一鸣,如此难得,又如此短暂,能不珍贵吗?
⑩记得西方有个荆棘鸟的传说,说有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但歌声比世上任何生灵的声音都悦耳。它一旦离巢就要去寻找一棵荆棘树,把自己钉在最尖最长的刺上,然后在树枝问婉转啼鸣,这时它完全超脱了垂死的剧痛。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然而整个世界都是屏息聆听这卓绝的歌唱。可惜的是世间并无这样勇敢的鸟,倒是蝉体现了这种类似的精神。可是人们为何乐意接受一个虚幻形象而忽略现实生活中确凿的存在呢?原因多重,其一是蝉以吮吸树汁为生.被归为害虫之列。其实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必须有一些食物,如虎豹的矫健是用无数羚羊的丧生换来的。可人比较欺软怕硬,对凶猛的动物不敢妄加评判,只有去声讨蝉的罪过了。
11因为它是害虫吧,是的!我们把它——弱不禁风的蝉定为了害虫,我们去捉那些即将出壳的蝉似乎就成为了为了正义。蝉成了具有高蛋白的盘中餐。蝉积年含辛茹苦的理想被扼杀在即将实现的最后一刹那。今天再看到被炸得油汪汪、金灿灿的蝉躺在盘子里时——我的确说不出什么,只觉得弥散在心的是真正的惭愧。
试简要说明下面加点的词语和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6分)
(1)人们为何乐意接受一个虚幻形象而忽略现实生活中确凿的存在呢?(2分)
(2)蝉把美抵押给了上帝(2分)
(3)含辛茹苦的理想被扼杀在即将实现的最后一刹那。(2分)人类总是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如果真正“站在蝉的角度思考”,人对蝉有哪些误读?试结合全文的内容加以概括。(6分)
文章从写“我”驱蝉开篇,第⑩段又写了荆棘鸟的传说。试比较这两处写法的异同,并说明它们对于表达文章主旨的作用。(6分)
母亲·儿子
满仓娘是个瞎子,满仓当兵时,她正患病在床。临走前他娘将他唤床前摸了又摸,然后满仓一步三回头地当兵去了。
满仓出事那晚,风很大,地上有水洼的地方结着薄薄的冰。那是在抢修线路时,水泥柱突然倒塌,压在满仓身上。据后来查看,那根柱子被汽车撞过。在抬往连队的路上,满仓示意班长凑过头来,丝丝缕缕地说道:“不要让我娘晓得,不然她会受不了的。”说罢头一歪,去了。
满仓去后不久,连队掀起了学习满仓字体的热潮。满仓档案上填的是初中毕业。其实初中就上过一年。兵们比练庞中华的字贴还要投入地练着满仓的字。满仓家里有哪此些人,有几亩地,有几头猪,兵们了解的很清楚,一封封信飞向那个小山旮旯里,信首都称娘。
满仓娘收到每一封信都欢天喜地的,请人念完后还要摸一摸,好像那就是满仓的脸。念信的人一念完,紧咬嘴唇,眼睛一红,赶紧往外跑,不能在屋里哭。全村人都知道满仓其实已经永远回来了。就在村口的东山坡上,满仓是他们指导员和政治部组织科一位干事装在一个小匣子里带回来的,这些只瞒住一个人,满仓娘。
过年前,满仓说要回来看娘。过年的气氛很浓了,空气散发着炮仗的火药香味儿,满仓又来信说,有任务,回不来了。同时寄回了一张照片,还有些药品、营养品。其实那照片,只是个和满仓穿一样衣服的兵。满仓娘把照片贴在胸口,直唤满儿。
又是一年,梧桐树叶落完了,满仓还没有回来。满仓娘收到好多好多的信、药物、营养品,还有76张照片。满仓生前的连队那时正有76个兵。
满仓已是超期服役了。初冬的一天,满仓娘突然病情加重,昏迷不醒。黄昏时,醒过来了,她把满仓的姐姐唤到床前吩咐:“我见不到满儿了,我死了,千万不要让他晓得,他会伤心的,影响他干大事业……”说完,满仓娘干枯的手轻轻地抚摸着那一叠厚厚的、盖着红色三角邮戳的信,忽然停住不动了。
满仓娘去世的消息传到连队,她那群儿子哭开了。
1、小说的主人公是
2、小说留给读者印象最深的人物语言是母亲、儿子各自死前几乎相同的语言,这是因为。
3、满仓去世后,满仓连队为何学习满仓的字?这一情节连同本节的其他情节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答:
4、“念信的人一念完,紧咬嘴唇,眼睛一红,赶紧往外跑”表现了人物一种
的复杂情感。
5、“满仓娘去世的消息传到连队,她那群儿子哭开了”中“哭开了”形象地表现出战士们的感情。
渔王的儿子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渔民们尊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到鱼,怎样划船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讯——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有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和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1、“渔王”年老的时候为什么苦恼?(用文中的话回答)
答:
2、“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表明渔王在教孩子捕鱼技术上的做法是:。(一个成语)
3、渔人的失误是什么?“路人”的观点是什么?(简要概括)
答:
4、“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表达了“渔王”当时怎样的心情?
答:
5、从文中找出反映渔王对捕鱼技术的态度的词语。
答:
6、你认为这则故事仅仅是在批评渔王吗?
答:
母亲的纯净水
一瓶普通的纯净水,两块钱;一瓶名牌的纯净水,三块钱。真的不贵。每逢体育课的时候,就有很多同学带着纯净水,以备在激烈地运动之后,可以酣畅地解渴。
她也有。她的纯净水是乐百氏的,绿色的商标牌上,帅气的黎明穿着白衣,含着清亮腼腆的笑。每到周二和周五中午,吃过午饭,母亲就把纯净水拿出来,递给她。接过这瓶水的时候,她总是有些不安。家里的经济情况不怎么好,母亲早就下岗了,在街头卖零布,父亲的工资又不高,不过她更多的感觉却是高兴和满足,因为母亲毕竟在这件事上给了她面子,这大约是她跟得上班里那些时髦的同学的唯一一点时髦之处了。
一次体育课后,同桌没有带纯净水。她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水递了过去。
“喂,你这水不像是纯净水。”同桌喝了一口说。
“怎么会?”她的心跳得急起来,“是我妈今天刚买的。”
几个同学围拢过来:“不会是假冒的吧?假冒的便宜。”
“瞧,生产日期都看不见了。”
“颜色也有一点儿别扭。”
一个同学拿起来尝了一口:“咦,像是凉白开呀!”
大家静了一下,都笑了。是的,是像凉白开。瞬间,她突然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喝了这么长时间的纯净水,的确有可能是凉白开。要不然,一向节俭的母亲怎么会单单在这件事上大方起来呢?
她当即扔掉了那瓶水。
“你给我的纯净水,是不是凉白开?”一进家门,她就问母亲。
“是。”母亲说,“外面的假纯净水太多,我怕你喝坏肚子,就给你灌进了凉白开。”她看了她一眼,“有人说你什么了吗?”
她不做声。母亲真虚伪,她想,明明是为了省钱,还说是为了我好。
“当然,这么做也能省钱。”母亲仿佛看透了她的心思,又说,“你知道吗?家里一个月用七吨水,一吨水八毛五,差不多六块钱。要是给你买纯净水,一星期两次体育课,就得六块钱,够我们家一个月的水费了。这么省下去,一年能省一百多块钱,能买好多只鸡呢。”
母亲是对的。她知道。作为家里唯一的纯消费者,她没有能力为家里挣钱,总有义务为家里省钱——况且,喝凉白开和喝纯净水对她的身体来说真的没有什么区别,可她还是感到一种莫名的委屈和酸楚。
“同学们有人笑话你吗。”母亲又问。
她点点头。
“那你听听我的想法。”母亲说,“我们是穷,这是真的。不过,你要明白这几个道理:一,穷不是错,富也不是对,穷富都是日子的一种过法。二,穷人不可怜。那些笑话穷人的人才真可怜。凭他怎么有钱,从根儿上查去,哪一家没有几代穷人?三,再穷,人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心要是穷了,就真穷了。”
她点点头。那天晚上,她想了很多。天亮的时候,她真的想明白了母亲的话:穷真的没什么。它不是一种光荣,也绝不是一种耻辱;它只是一种相比较而言的生活状态,是她需要认识和改变的一种现状。如果她把它看做是一件丑陋的衣衫,那么它就真的遮住了她心灵的光芒。如果她把它看做是一件宽大的布料,那么她就可以把它做成一件温暖的新衣——甚至,她还可以把它做成魔术师手中的那种幕布,用它变幻出绚丽多姿的未来和梦想。
就是这样。
后来,她去上体育课,依然拿着母亲给她灌的凉白开。也有同学故意问她:“里面是凉白开吗?”她就沉静地看着问话的人说:“是。”
再后来,她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个不错的工作,拿着不菲的薪水。她可以随心所欲地喝各种名贵的饮料,更不用说纯净水了。可是,只要在家里,她还是喜欢喝凉白开。她对我说,她从来没有喝过比凉白开的味道更好的纯净水。(《散文百家》2002年第10期)
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
答:
2、文章倒数第三段中“就是这样”中“这样”含有那些深意,请在横线上简述。
答:
3、说说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接过这瓶水的时候,她总是有些不安。
答:
4、请从文中摘录一句你喜欢的话,并在横线上简述你喜欢的理由。
答: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回收太空垃圾
美俄卫星碰撞事故再次提醒人类,随着太空越来越拥挤,发生碰撞事故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很明显,比卫星和探测器数量增长更快的是大大小小的太空垃圾,这些垃圾已经严重威胁到未来的太空安全。
太空垃圾又叫太空碎片,是人类在航天活动中遗弃在空间的废弃物。太空垃圾中体积较大、较常见的主要包括已退役的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以及它们在碰撞后产生的碎块。此外,运载火箭发射过程中也会产生太空垃圾。火箭的第一和第二级分离较早,通常能进入大气层焚毁,第三级以上的部分,包括完成任务的火箭箭体、卫星本体等,却将长期逗留在太空。此外,早期航天员在太空工作和生活时产生并被扔到太空中的垃圾,以及太空行走时不慎遗落在太空的螺母、工具等物品,也都是太空垃圾中的一部分。至今,地球周围已漂浮着超过15万块大小超过1厘米的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的组成表明,几乎人类的每次太空活动,都不可避免会带来更多的垃圾。太空垃圾数量的快速增多,让运行中的卫星等航天器的正常工作受到威胁,碎片相互碰撞的概率也随之增加,这又产生了更多的碎片导致恶性循环。科学家们预测,随着太空垃圾持续增加,到2050年,类似美俄卫星碰撞的情况将从“史无前例”变成“日益频繁”。
不过想要对付太空垃圾,却不那么容易。从长远来看,太空垃圾真正的解决办法就是回收或及时将它们推到更高的太空轨道。但回收太空垃圾的成本过高,并可能导致更多的碰撞反而产生更多的太空垃圾。因此,各国还是以“防”为主来尽量减少太空垃圾,其中主要分为“钝化”、“系留”和“转移”等方法。“钝化”就是消除能使火箭或航天器在轨道上发生爆炸的根源。在星箭分离之后,火箭上增设的排放系统将操作“三放光”的程序,即把储箱里的液体放光,把气瓶里的气体放光,把电池里的能量放光。这样,除非与别的航天器相撞,火箭自身不会爆炸。“系留”是指将航天器在发射和工作中产生的抛弃物系留在航天器上。“转移”是指在航天器寿命结束前,利用剩余燃料将它推到一条专用于 “埋葬”寿终航天器的“坟墓轨道”,防止它们影响和干扰正常工作的航天器。
不过预防只能尽量使太空垃圾增加的速度放慢,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有的科学家提出了使用“太空吸尘器”的设想,让它在太空飞行时清除那些小型的太空碎片。但这需要它具备识别迎面而来的是正常工作的航天器还是太空碎片的功能,这又会导致“太空吸尘器”的构造太复杂,成本也太高。
总之,想要在已有约6000个各种航天器的太空处理掉那些太空垃圾,真是难上加难。
(选自《环球时报》第1868期,有删改)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太空垃圾是指已退役的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以及它们在碰撞后产生的碎块。 |
B.火箭增设的“三放光”排放系统,可以使火箭在星箭分离后,火箭自身不会自行爆炸。 |
C.太空中存在着的可用于“埋葬”寿终航天器的“坟墓轨道”,有利于减少太空垃圾。 |
D.不断改进结构复杂、成本高的“太空吸尘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太空垃圾的问题。 |
下列不属于发生碰撞事故原因的一项是()
A.卫星和探测器的增长速度小于太空垃圾的增长速度。 |
B.太空越来越拥挤,太空垃圾的数量正在快速增多。 |
C.已有太空碎片相互碰撞产生更多碎片导致恶性循环。 |
D.回收太空垃圾成本过高,并可能产生更多的太空垃圾。 |
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将太空垃圾推到更高的太空轨道与回收太空垃圾相比,不仅成本低,而且易于操作。 |
B.同时使用“钝化”、“系留”和“转移”三种方法,能使太空垃圾的回收变得容易。 |
C.漂浮在地球身边大小不超过1厘米的太空垃圾,同样会对卫星等航天器构成威胁。 |
D.人类的太空活动会带来更多的垃圾,解决太空垃圾问题要靠减少甚至终止太空活动。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什么是CPI
CPI(Consumer Price Index),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组代表性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的统计指标,以零售量或居民消费量为权数,反映消费者所付商品的价格水平。
作为一种价格指数,CPI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一方面,CPI是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数据,为一国政府分析和制定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价格政策以及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提供科学依据。由于CPI所反映的价格水平和走势是各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因此,CPI自然也成为衡量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以及效率如何的重要指标之一。另一方面,国际上通常以CPI为主要指标来反映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程度。在西方经济学中,通货膨胀是指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普遍地、连续地、超过一定幅度地上涨。按国际惯例,当CPI增幅连续超过3%时,即意味着发生了通货膨胀;当CPI低于1%时,则有通货紧缩的风险。当通货膨胀发生时,一国货币就会贬值,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背离,大多数居民的利益和生活会受到影响。根据CPI的变动,可计算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背离的幅度,以便在劳资双方签订合同时,提高名义工资以降低甚至抵消人们因实际工资的下降而遭受的损失。此外,因通货膨胀而调整租借合同、退休或残障人士的补贴金,甚至是离婚后对儿童的赡养费时,都有必要用到CPI。
中国自1984年开始编制CPI,中国CPI也包括8大类商品和服务,分别是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共263个基本分类,约700种商品和服务项目。2006年,经例行调整后,8大类产品中食品、服务类、居住的比重分列前3名,其中食品的权数为33.6%,与前两年持平,而居住和服务类的权重有所上升。
(节选自《读者》2007年22期《CPI迷局》)
【注释】在(CPI中,“居住”一项是不包括“买房”的,国家统计局的解释是,房价不计入是国际惯例,且买房属于投资,不是消费。下列对CPI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CPI是反映一组代表性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的统计指标。 |
B.中国CPI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等8大类的约’700种商品和服务项目。 |
C.当CPI低于1%,则有通货紧缩的风险,大多数居民的利益和生活会受到影响。 |
D.CPI以零售量或居民消费量为权数,反映消费者所付商品的价格水平。 |
下面对CPI的作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府分析和制定货币、财政、价格政策及进行国民经济核算要依据CPI。 |
B.CPI是衡量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以及效率如何的重要指标之一。 |
C.因通货膨胀而调整租借合同、退休或残障人士补贴金等,也要用到CPI。 |
D.根据CPI的变动,可计算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背离的幅度,抑制通货膨胀。 |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食品、医疗、服务类消费在中国CPI中所占权重较低,说明我国居民在这几方面消 费都很少。 |
B.中国CPI中食品权数位列第一,目前肉价上涨会使食品消费在CPI中比重更高。 |
C.2007年以来肉价带动食品价格上涨,又带动CPI上涨,意味着职工的购买力上升。 |
D.中国CPI中居住的比重位列第三,可见老百姓对居住条件要求越来越高,消费压力 |
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