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世界的目光正在聚焦中国、聚焦上海。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全球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上海世博会在上海隆重上演。最终参展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达到246个。
材料一  一个半世纪的积淀,世博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且给人类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一,高举进步的旗帜。追求进步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贯穿世博会整个发展进程的主旋律。第二,崇尚创新的精神。创新是推动人类进步不竭的源泉,也是世博会的灵魂。第三,坚持开放的道路。开放、兼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促进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加强交流与合作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第四,倡导和谐的理念。建立“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人与人相敬相爱,人与自然相近相亲”的和谐世界是世博大家庭不灭的理想。
材料二  迎世博600天行动开始以来,上海市政府在广泛征集民意的基础上,重点组织了城市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策划开展了“世博进社区”、“世博企业行”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还组织了“文明交通”、“文明餐饮”和“邻里一家亲”等主题实践活动,努力营造文明的软硬环境迎接世博会。
申博成功8年来,上海市民全力支持、全情参与;迎世博600天行动启动以来,上海市民更以实际行动作答:“办好世博会,2000万上海市民都是东道主。”从200万到2000万,申城市民人人都是“志愿者”。上海世博会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志愿者人数最多的世博会。
材料三  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荟萃当今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成果,反映人类社会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愿望,充分展现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理念和实践;上海世博会将促进世界的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推动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世界各国文化的一次精彩对话,将推动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1)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世博精神财富”蕴涵了哪些辩证法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上海市民应该如何努力为世博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3)根据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举办上海世博会的重要意义。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康德说:“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
材料二 爱因斯坦说:“认识论同科学的相互关系是值得注意的。它们互为依存。认识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要是真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结合材料,请你谈谈对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的理解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困扰,圆了温饱梦。但现阶段农业发展又面临农业基础薄弱、增产不增收、科技水平低等一系列新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上述论述是如何坚持矛盾分析方法的?

河北省丰宁民族自治县南与北京接壤,北与内蒙古交界,曾是水丰草美得地方。由于历史上诸多因素所致,造成了植被破坏、沙化严重,继而形成了气候环境恶劣,陷入了广种薄收、越薄越垦、越垦越穷的怪圈。为改变现状,该县提出要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实践中深深感受到,丰宁要改善生态环境,必须处理好生态、生产、生活的关系。否则,让群众饿着肚子退耕改善生态就是一句空话。县里调整耕作结构,大力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退耕还林还草,谋求生态产业,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县发展之路,实现了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相协调。
(1)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什么道理?(4分)
(2)这些道理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在全球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海洋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的新领域。山东省是海洋大省,海洋资源非常丰富。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产业优势的海洋经济板块是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基调。2011年7月17日,山东省发改委牵头组织召开了上半年全省海洋经济发展形势分析研讨会。与会各涉海部门座谈交流了上半年本行业经济运行仿真情况,分析了主要海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预测了今后一段时间内各海洋产业的发展形势,并结合本行业发展情况,就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山东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唯物论依据。

1996年福建与宁夏建立对口帮扶关系。15年来福建省不断加强对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工作:2010年4月,福建在宁夏的彭阳县、西海固县先行试点对口支援项目;把改善民生作为对口援宁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宁夏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福建的产业、人才和技术优势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等。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的有关哲理,分析福建对口援助宁夏的举措的正确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