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②,三谢不能餐。
[注]①雕胡:即“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作美餐。②漂母:据《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年轻时穷困,曾受一个漂洗丝絮的老妈妈(漂母)的一饭之恩。第二联上下两句中最富含蕴味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4分)
尾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4分)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望江南·江南岸
(北宋)王琪
江南岸,云树半晴阴。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南北别离心。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烟渔市远,柳边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临。
A.第一句以“江南岸”起句,所写景物为江岸所见,“半晴阴”是全词的总体背景。 |
B.“帆去帆来”一句巧妙化用李贺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别离的情感蕴含其中。 |
C.下片全部实写,先正面议论,用“兴废事”三字点出怀古之意,再转到具体写景。 |
D.全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转换自然,用语虽然平易,却含不尽之意,情韵悠然。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终南别业
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
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
C.诗的最后两句说,作者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
D.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语言虽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
古代诗歌阅读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 ①此词作于诗人坐元祐党祸,贬杭州通判,又坐御史刘拯论增损《神宗实录》,中途改贬监处州酒税,政治上的打击接连而来之时。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 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有人说,“花影乱,莺声碎”一句中“乱”和“碎”用词极为工致,请谈谈你的看法。
秦观朋友孔毅甫读到“镜里朱颜改”之句时惊呼:“少游盛年,何为言语悲怆如此?”请结合下阕简要赏析秦观是如何表达这种心情的?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习题。
[黄钟]人月圆·客垂虹
(元)张可久
三高祠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蒙。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
【注】①三高祠,在吴江垂虹桥东,祀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此三人皆功成名就而后退隐。这首散曲的结尾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又描绘出一个怎样的游子形象?请分别进行简要概括。
这首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思想感情?请选取其中两种手法结合作品进行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①粉黛临窗懒, 梁广②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①莫愁:战国末期歌舞家,貌美如仙。②梁广:画家,善画海棠。这首诗通过咏海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海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