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通过中央集权管理,于是采用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中外朝制度 | B.刺史制度 | C.郡国并行制度 | D.郡县制 |
“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
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 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
自1925年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各地为纪念他相继以“中山”命名公园。截至2006年6月,中国已有41家(其中台湾10家,澳门1家),日本1家,加拿大1家,共43家。为纪念一人而命名几十家公园全球也只此一份。对此现象解释准确且组合完整的是
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得到了各国人民的敬重
②人们对其天下为公、与时俱进等精神品质的尊敬
③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直到今天都始终具普世价值
④以孙中山先生冠名公园,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特定产物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国民党一大召开后,孙中山解释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在1925年他又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这种说法在当时的积极作用是
A.推动了“二次革命”的开展 |
B.有利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
C.推动了两次护法运动的开展 |
D.孙中山以共产主义者的形象巩固国共合作 |
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
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此观点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
A.中国的“文艺复兴” |
B.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
C.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
D.中国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