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 B.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
C.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 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决议 |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这段文字反映出( )
A.美国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 |
C.三权分立的原则 |
D.共和政体的实质 |
下列关于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 ②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强大,强烈要求参与政权管理
③工业资产阶级在国会取得了优势,扩大了资产阶级民主 ④工人取得普选权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以下关于英国责任内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下院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 |
B.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由国王提名 |
C.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
D.内阁拥有控制下院立法程序等权力 |
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主持的《苏格兰人报》刊出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并攻击国王乔治三世的文章,英王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其议员资格。英王的做法( )
A.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 | B.违背了《权利法案》的规定 |
C.正当行使了英王的权力 | D.维护了英国政府的权威 |
“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说明()
A.革命前后国王地位没变,议会发生了变化 |
B.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同掌权 |
C.革命前后议会和国王互换位置且发生质变 |
D.革命只改形式未变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