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遗程序,目前“端午申遗”已进入联合国初评阶段。本次申报的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由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汩罗市的“汩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4部分内容组成。这有利于
A.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 B.维护民族文化的稳定性 |
C.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 D.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成果 |
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五行”,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这种观点
A.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但缺乏科学依据 |
B.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
C.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D.是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独立的哲学派别 |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万物皆备于我” |
B.“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
C.“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 B.客观精神与主观精神的关系 |
C.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 |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
德国物理学家朗克说:“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他的工作方向。”这告诉我们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
B.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C.一切哲学都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D.哲学给具体科学研究以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
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就这一问题的理解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A.甲: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的零散的 | B.乙:一般人的世界观与哲学没有关系 |
C.丙: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 D.丁:一般的世界观对生活不起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