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3月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财政部长都要向大会作当年的财政预算报告,请大会审议批准通过。据此回答34-35题。财政部长要向人代会作财政预算报告,说明
①财政是国家的基本收支计划 ②财政要通过预算来实现
③财政要经过权力机构的监督、审议 ④财政要经过人大代表的同意来实现
|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在预算和决算中,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这时,资金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如果收入大于支出,节余过多,意味着
| A.能够更好地实现国家的职能 |
| B.资金储备充足,能够更好地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支出 |
| C.有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
| D.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
在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出生时,整个世界争论不休,“不合伦理”的诅咒声一度铺天盖地。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试管婴儿”已是很正常的事。人们观念的变化说明了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
| C.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
| 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各国都以各具特色的展馆建设演绎着本届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表明
| A.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
|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
| C.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
| D.事物内部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
对中学生来讲,培养完美的人格,升华高尚的人品,需要“生活从叠被抓起,品德从孝心抓起,文明从说话抓起,学习从习惯抓起”。下列与上述倡议所反映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
|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
| C.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
| D.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
传统的“木桶理论”认为,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最新的观点认为,如果你把木桶倾斜放置,并且向最长的木板倾斜,木桶的容量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这说明
| A.规律是客观的 |
| B.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
| C.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
| D.事物不可捉摸,难以认识 |
《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
|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
|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
|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