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2005年-2009年我国某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情况

指标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9422
10493
11759
13786
1578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2936
3255
3587
4140
4761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37.7
36.7
35.8
36.3
37.9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47.2
45.5
43.0
43.1
13.7

注:2009年某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8.4%。按年均纯收入1196元的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007万人。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食品价格上涨12.3%。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3%,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1.7%.油脂价格上升26.7%,鲜蛋价格上涨了22.9%。其中肉禽及其制品、油脂、鲜蛋价格均涨幅超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1)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材料二:2010年1月31日,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个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其最大亮点。
(2)请你运用经济常识谈谈怎样“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材料三:2009年12月27至28日,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对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必须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目标任务、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牢牢把握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安排、扎实推进。会议强调,2010年中央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这是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真研判“三农”形势,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经过慎重考虑作出的重大决策。
(3)材料三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4年10月20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首次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材料一:

注:法治指是国际上判断、衡量一个国家的法治状况及其程度的量化标准。2012年,中国法治指数排名为87名。2014年全球法治指数丹麦以0.93分位居第一,中国以0.45分排名76。
材料二:提高法治指数,建设法治经济,必须贯彻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经济理念。法治,让交易更顺畅,让“无形之手”更稳健,在公平竞争中,各种要素才会在利益驱动下竞相涌动、良性共赢;法治,让信用更扎实,过去在经济领域中出现的商业贿赂、欺诈,都为法治所不容;法治也瞄准政府,把“有形之手”全部纳入法治的框架,“无形之手”才有创造活力,才能“逼出”一个更好的市场经济。
材料三:湖南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于2月1日在长沙闭幕。省委书记徐守盛在讲话中指出,2015年是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第一年,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打造法治湖南建设“升级版”,为全省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湖南省政府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政府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进一步完善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认真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加大行政问责和督查力度,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提高法治指数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政府必须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2014年l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文艺工作者必须把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要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
座谈会结束后,全国各地区、各行业纷纷贯彻学习讲话精神,要求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中把握文艺的时代性、人民性,文化工作要不辜负人民期待、不辜负时代召唤,要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文艺工作者如何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文艺创作要把握文艺的时代性、人民性的理由。
(3)文艺繁荣不仅仅是文艺工作者的事情,也是政府部门的事情。请结合当前的文艺现状,为政府部门的文艺工作提出两条建议,每条限20字以内。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主要议程是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4年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O.5个百分点。安监总局等12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15年底,全国关闭2 000处以上小煤矿。我国加快和完善立法,目前有《预算法》、《环境保护税法》、《证券法》、《资产评估法》,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的司法应时,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材料二: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着眼于依法治国与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方面,对以法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做出了全方位部署。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中,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以法治守护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措施的经济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该如何勾勒出一张依法治国的蓝图。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把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法定化,健全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制度规范;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必须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实效;必须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如何“坚持立法先行”。
(3)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每个公民的参与,请以“弘扬法治中国梦”为主题,拟定2条宣传标语。(要求每条标语在十六字以内)例:实干才兴邦,成就中国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有所养”正成为越来越迫切的社会问题。
材料一:2008—2012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及老龄化比例

注:①当某一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时,进入老龄化社会。
②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中国为3870美元,美国为10645美元。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表)

年份
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占GDP比重(%)
需要长期照料服务的老年人口数量(万)
2008年
0.76
1370
2010年
1.11
1530
2020年
7.0
2100

材料二: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国务院颁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发展老龄产业,向老年人提供适合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培育养老服务市场,让老年人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服务。
(1)指出材料一中图1和表2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阐述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3)结合材料二,运用“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如何破解“老有所养”这一社会问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