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乾隆皇帝(1711—1799)曾对欧洲某一国家产生浓厚兴趣,打算派外交使团会见该国国王。后来由于该国发生革命而使这一计划最终付诸东流,那么这国家可能是

A.法国 B.英国 C.俄国 D.德国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法国的沦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改编】黄宗羲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1663年出版的著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的主要不同点是

A.卢梭批判封建专制而黄宗羲主张维护君主专制
B.卢梭提出构建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但黄宗羲没有提出此框架
C.卢梭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而黄宗羲主张重农抑商
D.卢梭主张人民民主而黄宗羲主张君权至上

《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这表明该法律

A.意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主要是维护平民的利益
C.以调节经济纠纷为主要内容 D.有保护私有财产的思想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成就是()

A.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B.开始出现私人讲学,教育学术下移
C.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D.中国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形成

【原创】下列是中国粮食产量统计表(万吨)

其中对表格解读不正确的是

A.1952—957年粮食产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对农业的改造
B.1957—1958年粮食产量的变化主要是土地改革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C.1958—1959年粮食产量下降主要是人民公社的开展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D.1984年粮食产量的提高主要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改编】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技术反应”的是
①《海国图志》②辛亥革命③洋务运动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