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把盛有48mLNO和NO2的混合气体倒立于水中(保持同温同压),液面稳定后,容器内气体体积变为24mL,则:
(1)若在剩余的24mL气体中通入6mLO2,液面稳定后,容器内剩余气体的体积为____mL。
(2)若在剩余的24mL气体中通入24mLO2,液面稳定后,容器内剩余气体是______mL。
(3)若在剩余的24mL气体中通入_____mLO2,充分反应后,容器内剩余4mL气体。

科目 化学   题型 计算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合成氨然后再生产尿素是最重要的化工生产。
I.在3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在相同的温度下、使用相同的催化剂分别进行反应:
3H2(g) + N2(g)2NH3(g),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有关数据如下: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
3 mol H2、2 mol N2
6 mol H2、4mol N2
2 mol NH3
达到平衡的时间/min

5
8
平衡时N2的浓度/mol·L-1
c1
1.5

NH3的体积分数
ω1

ω3
混合气体密度/g·L1
ρ1
ρ2


(1)容器乙中反应从开始到达平衡的反应速率为v(H2)=___________。
(2)在该温度下甲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 (用含c1的代数式表示)。
(3)分析上表数据,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2c1 > 1.5 b.2ρ1 = ρ2 c.ω3 = ω1
II.工业上用氨气合成尿素(H2NCONH2)的反应在进行时分为如下两步:
第一步:2NH3(l)+CO2(g) H2NCOONH4 (l) (氨基甲酸铵)△H1
第二步:H2NCOONH4(l)H2O(l)+H2NCONH2(l)△H2
(4)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合成尿素的条件,在一体积为0.5 L密闭容器中投入4 mol氨和1mol二氧化碳,实验测得反应中各组分随时间的变化如左下图I所示:

①已知总反应的快慢由慢的一步决定,则合成尿素总反应的快慢由第 步反应决定。
②第二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T的变化如右上图II所示,则△H2 0;③若第一步反应升温时氨气浓度增大,请在图II中画出第一步反应K1随温度T变化曲线,并作出必要的标注。
(5)氨和尿素溶液都可以吸收硝工业尾气中的NO、NO2,将其转化为N2
①尿素与NO、NO2三者等物质的量反应为:CO(NH2)2+NO+NO2 =CO2+2N2+2H2O
该反应中的氧化剂为 (写化学式)。
②已知:N2(g)+O2(g)= 2NO(g)△H ="a" kJ·mol1
N2(g)+3H2(g)= 2NH3(g)△H2="bkJ·" kJ·mol-1
2H2(g)+O2(g)= 2H2O(g)△H=" c" kJ·mol-1
则4NH3(g) +4NO(g) +O2(g)= 4N2(g)+6H2O(g) △H=
③尿素燃料电池结构如下图所示。其工作时负极电极反应式可表示为

(1)N2(g)+3H2(g)2NH3(g)△H=-94.4kJ·mol-1。恒容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示。

①在1L容器中发生反应,前20min内,v(NH3)=,放出的热量为
②25min时采取的措施是
③时段III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用具体数据表示)。
(2)电厂烟气脱氮的主反应①:4NH3(g)+6NO(g)5N2(g)+6H2O(g)△H<0,副反应②:2NH3(g)+8NO(g)5N2O(g)+3H2O(g)△H>0。平衡混合气中N2与N2O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右图。请回答:在400K~600K时,平衡混合气中N2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导致这种规律的原因是(任答合理的一条原因)。

(3)直接供氨式燃料电池是以NaOH溶液为电解质的。电池反应为:4NH3+3O2=2N2+6H2O,则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氢是一种理想的绿色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FeO/Fe3O4循环制氢,已知:
H2O(g)+3FeO(s)Fe3O4(s)+4H2(g)△H=akJ/mol(I)
2Fe3O4(s)6FeO(s)+O2(g)△H=bkJ/mol(II)
下列坐标图分别表示FeO的转化率(图-1 )和一定温度时,H2出生成速率[细颗粒(直径0.25 mm),粗颗粒(直径3 mm)](图-2)。

(1)反应:2H2O(g)=2H2(g)+O2(g)△H=(用含a、b代数式表示);
(2)上述反应b>0,要使该制氢方案有实际意义,从能源利用及成本的角度考虑,实现反应II可采用的方案是:
(3)900°C时,在两个体积均为2.0L密闭容器中分别投人0.60molFeO和0.20mol H2O(g)甲容器用细颗粒FeO、乙容器用粗颗粒FeO。
①用细颗粒FeO和粗颗粒FeO时,H2生成速率不同的原因是:
②细颗粒FeO时H2O(g)的转化率比用粗颗粒FeO时H2O(g)的转化率(填“大”或“小”或“相等”);
③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写出计箅过程,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在下列坐标图3中画出在1000°C、用细颗粒FeO时,H2O(g)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进行相应的标注)。

乙醇汽油是被广泛使用的新型清洁燃料,工业生产乙醇的一种反应原理为:
2CO(g) + 4H2(g)CH3CH2OH(g) + H2O(g)△H =" —256.1" kJ·mol1
已知:CO(g) + H2O(g)CO2(g)+H2(g)△H=" —41.2" kJ·mol1
(1)以CO2(g)与H2(g)为原料也可合成乙醇,其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CO2(g) +6H2(g)CH3CH2OH(g) +3H2O(g)△H =
(2)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减少NOx的排放,这使NOx的有效消除成为环保领域的重要课题。
①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Ag– ZSM– 5为催化剂,测得NO转化为N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情况如下图。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800℃,发现NO的转化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为;在n(NO)/n(C O)=1的条件下,应控制的最佳温度在左右。

②用活性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有关反应为:C (s) +2NO2(g)N2 (g) + CO2 (g)。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中加人足量的活性炭和NO,恒温( T1℃)条件下反应,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浓度/mol∙L1
时间/min
NO
N2
CO2
0
1.00
0
0
20
0.40
0.30
0.30
30
0.40
0.30
0.30
40
0.32
0.34
0.17
50
0.32
0.34
0.17


I.根据表中数据,求反应开始至20min以v(NO)表示的反应速率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II.30min后,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下图表示CO2的逆反应速率[v(CO2)]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图。请在图中画出在30min改变上述条件时,在40min时刻再次达到平衡的变化曲线。

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工业上一般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H1=-116 kJ·mol-1
(1)下列有关上述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恒温、恒容条件下,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变化则可逆反应达到平衡
b.一定条件下,H2的消耗速率是CO的消耗速率的2倍时可逆反应达到平衡
c.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CO的转化率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并提高CH3OH的产量
(2)在容积为1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研究在230℃、250℃、270℃三种温度下合成甲醇的规律。右图是上述三种温度下不同的H2和CO的起始组成比(起始时CO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与CO平衡转化率的关系。

①在上述三种温度中,曲线Z对应的温度是
②利用图中a点对应的数据,计算该反应在对应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写出计算过程)。
③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画出: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减小体系压强至达到新的平衡过程中,正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并标注。

(3)已知:CO(g)+O2(g)=CO2(g)△H2=-283 kJ·mol-1
H2(g)+O2(g)=H2O(g) △H3=-242 kJ·mol-1
则表示1mol气态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水蒸气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