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
A.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 B.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
C.推翻斯图亚特王朝 | D.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 ( )
A.洋布洋棉美观耐用,价廉物美 |
B.列强经济侵略导致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
C.中国手工业纺织无法与外国机器纺织抗衡 |
D.开埠通商,关税协定有利于外国商品输入 |
一位科学家说: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这段话最能表明 ( )
A.电已进入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当中 |
B.电使工业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
C.科学直接推动生产发展 |
D.“电气时代”已经取代了“蒸汽时代” |
《近代英国史》记载:“英荷战争开始后,英国由于工业比较发达,可以应付战争所引起的暂时的损失,而荷兰的商业经营在战争时期却受到很大的破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实力强大 |
B.荷兰战败,海外贸易、殖民地丧失殆尽 |
C.英国战胜,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
D.是工业对商业的胜利,属海洋霸权之争 |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 ( )
A.西班牙 | B.荷兰 | C.法国 | D.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