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9中;游标卡尺的示数是 mm。螺旋测微器的示数是 mm。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①某同学用图10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如图10乙所示的纸带,A、B、C、D、E为连续的四个点,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测出点A,C间的距离为14.77cm,点C,E间的距离为16.33cm,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m/s2,重锤的质量为
,则重锤在下落过程中受
到的平均阻力大小
。
②某同学上交的实验报告显示重锤增加的动能略大于重锤减少的重力势能,则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重锤的质量测量错误 | B.该同学自编了实验数据 |
C.交流电源的频率不等于50HZ | D.重锤下落时受到的阻力过大 |
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其中有一个是经验事实,其余是推论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只要填写序号即可).
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 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 |
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 | 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 |
某同学用图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有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图所示.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方法A:由g1=(s2-s1)/T2,g2=(s3-s2)/T2,……,g5=(s6-s5)/T2,取平均值g=8.667 m/s2;
方法B:由g1=(s4-s1)/3T2,g2=(s5-s2)/3T2,g3=(s6-s3)/3T2,取平均值g=8.673 m/s2.
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s1、s2、s3、s4、s5、s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_______;方法B中有_________.因此,选择方法_________(选填“A”或“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____(选填“系统”或“偶然”)误差.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举出两条).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时间(s) |
下落距离(m) |
0.0 |
0.000 |
0.4 |
0.036 |
0.8 |
0.469 |
1.2 |
0.957 |
1.6 |
1.447 |
2.0 |
X |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2-1-6(b)中图线1、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回答下列提问:
(1)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
(2)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_________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_________.
(3)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___________运动,最后“小纸杯”做___________运动.
(4)比较图(b)中的图线1和5,指出在1.0—1.5 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提供的器材有:带定滑轮的长木板、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木块、纸带、米尺、8个质量均为20g的钩码以及细线等。实验操作过程如下:
A.长木板置于水平桌面上,带定滑轮的一端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并与电源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木块相连,细线一端与木块相连,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钩码,其余钩码都叠放在木块上; |
B.使木块靠近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释放木块,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记下悬挂钩码的个数n ; |
C.将木块上的钩码逐个移到悬挂钩码端,更换纸带,重复实验操作B; |
D.测出每条纸带对应木块运动的加速度a,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
(1)实验开始时,必须调节滑轮高度,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表乙数据,作出a-n图象如图丙;由图线得到μ=____________(g=9.8m/s2),还可求出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只需填写物理量名称)。
某校学习兴趣小组在研究“探索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图是某次实验得出的纸带,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0点开始,每5个打印的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2、3……。各计数点与0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依次为d1=3cm,d2=7.5cm,d3=13.5cm,则
(1)物体做的运动,理由是;
(2)物体通过1计数点的速度v1=m/s;
(3)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