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某哺乳动物的染色体DNA被32P标记的精子与未被标记的卵细胞进行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若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关于该受精卵形成及其分裂所产生后代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二次卵裂结束时,最多有4个细胞带放射性![]() |
B.次级卵母细胞在受精作用过程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
C.取胚胎细胞制片观察,不是每一个细胞内都可以看到染色体 | |
D.获能的精子与卵子相遇,释放顶体酶穿过透明带进入放射冠 |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人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
D.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
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的连接是通过()
A.氢键 | B.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
C.肽键 | D.磷酸-脱氧核糖-磷酸 |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复制的场所只发生在细胞核内 |
B.脱氧核苷酸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合成新的子链 |
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旋后,开始DNA的复制 |
D.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 |
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
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
B.DNA可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C.只将其DNA注人大肠杆菌细胞中
D.可通过梯度离心把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开
将大肠杆菌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培养后,再转移到含14N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8小时后提取DNA进行分析,得出含15N的DNA分子所占比例为1/16,则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是()
A.2小时 | B.4小时 | C.1.6小时 | D.1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