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实验设计及结果。
试管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
|
2mL3%淀粉溶液 |
+ |
+ |
+ |
— |
— |
— |
2mL3%蔗糖溶液 |
— |
— |
— |
|
|
|
1mL2%淀粉酶溶液 |
+ |
+ |
+ |
+ |
+ |
+ |
反应温度(℃) |
40 |
60 |
80 |
40 |
60 |
80 |
2mL斐林试剂 |
+ |
+ |
+ |
+ |
+ |
+ |
砖红色深浅* |
|
|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此行“+”的多少表示颜色的深浅。
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
A.蔗糖被水解成非还原糖 |
B.上述①②③反应的自变量为温度 |
C.淀粉酶活性在40℃比60℃高 |
D.淀粉酶对蔗糖的水解具有专一性 |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只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稀释平板统计并计算平均数 |
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每次换方向划线时都需对接种环灭菌 |
C.根据菌落数统计培养液中活菌数往往比实际活菌数少,原因是有可能2个或多个细菌形成一个菌落 |
D.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刚果红培养基要求只含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
现有两种固体培养基,已知其配制时所加的成分和含量如下表,用这两种培养基分别去分离土壤中的两种微生物,你认为它们适于分离( )。
成分 |
KH2PO4 |
MgSO4· 7H2O |
NaCl |
CaSO4· 2H2O |
CaCO3 |
葡萄 糖 |
纯淀 粉 |
甲培养基 |
0.02 % |
0.02% |
0.02% |
0.01% |
0.5% |
0.5% |
2% |
乙培养基 |
0.02% |
0.02% |
0.02% |
0.01% |
0.5% |
- |
- |
A.甲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
B.甲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
C.甲培养基适于分离酵母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真菌
D.甲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共生细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共生固氮菌
在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中,为了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对分解纤维素细菌的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
A.未接种的只有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
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
C.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
D.接种了的只有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
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培养和胚胎培养常用的都是液体培养基 |
B.鉴别大肠杆菌利用的是伊红美蓝固体培养基 |
C.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
D.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 |
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正确的是( )。
A.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 |
B.都必须使用固体培养基 |
C.都需要进行系列稀释后再接种 |
D.一般都使用接种环进行接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