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世纪以前,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经常装载90%、有时甚至高达98%的贵金属,只有极少
的货物。此现象直接反映了当时  

A.中英两国生产方式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B.中国生产力水平较英国发达
C.中国自然经济体系下的商品贸易活跃 D.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耆英对某条约的说明:“其英国及属国逃民逃兵若潜进内地中国,也一律送交英国近地理事官领回”。据材料,英国通过该条约在中国取得()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驻军权
C.领事裁判权 D.外交豁免权

一位美国传教士曾于1840—1850年来华传教,他可能亲历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上海开埠通商
C.金田起义 D.美国人在华开办工厂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

A.必然性 B.偶然性 C.可能性 D.必要性

有学者认为,清朝军机大臣的任命和职务都没有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只是奉旨办事而已。这主要反映了军机处( )

A.沦为特务机关 B.只为个人服务
C.缺乏制度保障 D.显示皇权加强

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表明()

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B.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
C.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D.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