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
们之间成立政府……当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这就是我们这些殖民地人民过去一向忍耐,而现在却必须改变原来那种政府体制的原因。”引文应该出自哪个国家
A.英国 | B.法国 | C.德国 | D.美国 |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法家 | B.儒家 | C.道家 | D.墨家 |
《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时说:“非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从文中可以看出()
A.《孟子》未成为官方儒学 | B.《孟子》中有不利于皇权加强的内容 |
C.朱元璋主张君臣应平等相待 | D.朱元璋最反感“君视臣如草芥”的态度 |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曾经历过“小国寡民”时代,并且成为后世不断回味的政治素材。下列各项中,与“小国寡民”有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孟子追求的“仁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②③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说:“北欧人文主义传统是宗教改革运动最重要的源泉之一……路德反对牧师的中间角色以及他坚持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很可以被看作是人文主义的自然发展”。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宗教改革大量吸收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 |
B.宗教改革首先发生在北欧地区是必然的 |
C.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在思想上完全一致 |
D.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因信称义” |
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公元前426年一公元前373年)说:“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在他看来()
A.自然法即可成为人为法 | B.人性与自然法是相违背的 |
C.法律的产生与契约有关 | D.自然法取代人为法是一种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