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学者写道:“(经济全球化时代)富国尽管受到新的竞争的巨大压力,毕竟日子好过得多,……穷国
自己又怎样呢?……我们必须养成一种持怀疑态度的信仰,避免教条,善于听和善于观察,努力明确目的并使之逐渐完善,选择更好的手段以促其实现。”该学者认为“穷国”面对全球化应该持有的态度是

A.怀疑、选择 B.排斥、抵制 C.独立、自强 D.顺应、理性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太湖流域开发较早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宋高宗说:“广南市舶,利润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几十万缗,皆宽民力也。”此谕主要强调应()

A.重视海外贸易 B.重视官吏选拔
C.减轻人民负担 D.改变抑商政策

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与唐朝的纳绢代役相比,在经济方面表现出的特征是()

A.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生产
D.使代役租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这段材料主要说明唐政府( )

A.对全国各城市实行统一规划
B.关注各种商品的质量
C.推行官买官卖的垄断政策
D.重视城市商业的管理

《墨子》称:“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尽力)乎耕稼时艺,多聚菽粟而不敢倦者,何也?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材料表明战国时期( )

A.各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B.战乱导致农业生产的破坏
C.农民积极性大为提高 D.农民遭受残酷剥削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