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盒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图)。分别用喷水壶,往两个“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回答1~3题。

1.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A.高出很多  B.高出稍许  C.高度相同  D.高度较低
2.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
A.黄土塬  B.沙滩地  C.沼泽地  D.自流盆地
3.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A.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C.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D.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图,a、b、c分别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气候、地形、河流因素,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回答下列各题。

从自然条件角度考虑,图中最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是

A.A B.B C.C D.D

下列各点中,与亚马孙平原城市兴起的自然条件最吻合的是

A.A B.B C.C D.D

下列关于城市的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组成
C.城市中占地最广的功能区是工业区
D.每个功能区只有一种功能

下列关于中心地与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中心地都有它的服务范围,且服务范围固定不变
B.一个中心地都有它的服务范围,且服务范围界限明确
C.中心地顾客只可能来自服务范围之内
D.两个相邻中心地服务范围实际上有可能发生交叉重叠

有关城市功能区的正确叙述是

A.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
B.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
C.一个城市通常只有一个功能区
D.商业区的区位需求只是要有便捷的交通

我国某些特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的首要原因是

A.城市轨道交通发展 B.中心区人口密度大,地价上涨
C.中心区农贸产品供不应求 D.中心区绿地面积减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