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1~3题。

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该示意图可能表示的农业系统是:

A.河谷农业 B.坝子农业 C.绿洲农业 D.立体农业

该示意图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用地情况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该地位于()

A.东北地区 B.江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B、C、D、E各卫星城对A城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①分散A的城市职能
②减轻A城用地压力
③缓解A城交通压力
④抑制A城工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中a、b、c是沿某纬线分布的三个板块。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海岸山脉多分布在()

A.a板块上的东侧,b板块上的西侧
B.c板块上的东西两侧
C.a板块上的西侧,b板块上的东侧
D.a、b板块上的东侧.C

①、②、③三处对应的边界类型是()

A.①、②属于生长边界
B.①是生长边界;③是消亡边界
C.①、③属于消亡边界
D.②是生长边界;③是消亡边界

下图是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差(甲地各月气温减去乙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差(甲地各月降水减去乙地各月降水)示意图,图是四种不同气候类型的各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图中①、②、③、④能正确表示甲、乙两地气候类型的是()

A.①~甲、②~乙 B.③~甲、④~乙
C.③~甲、①~乙 D.④~甲、②~乙

影响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中,相似的是()

A.大气环流 B.纬度
C.下垫面状况 D.沿岸洋流

下图为世界四条河流某一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四条河流的共同特征是()

A.主要的补给水源是雨水 B.都没有结冰期
C.汛期都十分明显 D.河口三角洲增长速度快

各河口三角洲形成洪灾的主要原因分析及成灾强度判断正确的是()

A.甲河含沙量大,河道泥沙淤积,河床变浅;河口附近人口多。成灾强度最大
B.乙河支流多,上游来水量大;多台风,降水强度大。成灾强度最大
C.丙河支流多且南北对称,径流量最大;三角洲地势低平。成灾强度最大
D.丁河流域内降水集中;三角洲地势低平;人口多;河口有海潮顶托。成灾强度最大

乙河航运量远大于丙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口 B.径流量
C.地形 D.经济

2009年10月11日,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从上海出发。当地时间11月1日8时10分(北京时间11月1日4时10分),“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自西向东越过180°经线,驶入通常意义上的西风带。结合下图(箭头代表洋流流向),回答下列小题。

“当地时间”是指()

A.180°经线所在时间 B.东12时区的区时
C.西12时区的区时 D.东西十二区的区时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驶入通常意义上的西风带”的位置在()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以③为中心的环流圈()

A.其中的一支是西澳大利亚暖流
B.是南半球的中高纬环流
C.是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
D.位于印度洋,洋流流向会随季节而改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