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下图回答1~4题。如果此图表示北半球某特大城市上空的热力环流,则
A.a是城区,b是郊区 |
B.为保护城市环境,可在③地建防护林带 |
C.若a位于b的正西方,则ab间实际风向为西南风 |
D.这种大气环流,能有效防止城市的大气污染 |
若此图代表行星风系中的中纬度地区的环流,则
A.一般来说,a处为多雨地带,b是少雨带 |
B.b处气压低于c处 |
C.③气流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偏转成西北风,南半球偏转成两南风 |
D.a气压带与③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 |
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侧视图,则
A.a为海洋,b为陆地 |
B.环节③为人类提供,淡水资源 |
C.环节②表示植物蒸腾作用和陆地水蒸发 |
D.环节①④均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
若此图表示的是太平洋环流示意图,且c、d两地全年昼夜近于等长,则
A.①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 |
B.②洋流附近可能有大型渔场面沿岸有沙漠分布 |
C.④洋流势力强大,沿岸地区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落叶阔叶林 |
D.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在月球虹湾区成功着陆。它携带的“玉兔”月球车到达月球后,很容易“感冒”(不能正常工作),月夜需转入休眠状态,月午将转入最小工作模式“午休”。回答下列小题。“玉兔号”月球车工作时的能量来自( )
A.太阳辐射能 | B.核能 | C.太阳风 | D.风能 |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十分巨大,这是“玉兔”采取此工作模式的原因。而具有适宜的温度是地球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形成地球表面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②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
③地球大气中具有紫外线和臭氧层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适中
⑤地球表面2/3以上为水面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⑤ |
“嫦娥三号”在月球成功着陆时,伦敦( )
A.旭日东升 | B.皓月当空 |
C.日渐西斜 | D.夜幕降临 |
乌克兰四季比较分明,总体而言春夏比较短暂,冬秋较长。1月平均气温东北部为-8℃~-7℃,克里米亚半岛南岸为2~4℃;7 月平均气温西北部为18~19℃,东南部为23~24℃。年降水量东南部约为300毫米,喀尔巴阡山为1200~1600毫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关于图中①②③④⑤四地中的年降水量和乌克兰主要自然带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降水量最丰富,国内东南沿海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 |
B.⑤地降水量最丰富,国内多温带沙漠带分布 |
C.⑤地降水量最丰富,且此地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 |
D.①地降水量最丰富,国内的温带草原带分布范围广 |
以下关于乌克兰的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美国玉米带相比,乌克兰玉米种植不利的自然因素主要是热量 |
B.平原面积占比国土总面积一半以上,且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 |
C.第聂伯河的上游冬季有封冻现象,主汛期出现在夏季 |
D.国内有大面积的黑土分布区,属于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①、②两地的典型植被分别为()
A.①地为荒漠,②地为草原 |
B.①地为草原,②地为落叶阔叶林 |
C.①地为落叶阔叶林,②地为常绿阔叶林 |
D.①地为常绿阔叶林,②地为雨林 |
图示地区内的河流()
A.一年有两次汛期 |
B.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
C.通航能力强 |
D.分属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 |
L湖是新疆最大淡水湖,近年演变成微咸水湖,下图为L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甲、乙两河与L湖相互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甲河冬季输入L湖泥沙最多 | B.甲河流量变化深受L湖影响 |
C.乙河对L湖具有排盐作用 | D.乙河是L湖重要补给水源 |
L湖沿岸有芦苇分布,图中四地面积最广的是()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下图为东北亚部分区域的某类地质构造分布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各构造带的主要地质构造大多属于()
A.向斜 | B.地垒 | C.背斜 | D.断层 |
图中构造带附近①②③三地森林广布,从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基本规律看()
A.②→①→③属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
B.②属典型的地方性分异规律 |
C.①→②→③属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
D.①→②属纬度地带分异规律,③属地方性分异规律 |